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以全链条思维赋能县级党校内涵式发展

◇ 杜旭东 胡鐘仁

为巩固拓展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成果,成都市大邑县委党校以创建西岭雪山下的“红色学府”党校品牌为抓手,聚焦阵地链、教学链、智库链、人才链、组织链“五链融合”,以全链条思维赋能办学治校水平提升,以内涵式发展推动分类建设“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

建好“阵地链”,笃行姓党为党。拓展教学阵地,聚焦经济发展、乡村振兴、长征精神等中心工作,构建“1(党校)+15(微党校中心校)+32(市县级现场教学基地)”阵地体系,串联县域内党性教育类、乡村振兴类、基层治理类等精品研学线路8条。强化区域联动,按照地域相邻、类别相同的原则,与温江、崇州、邛崃等周边区县党校联动建设特色教学线路6条和优质教学点位10个。狠抓阵地管理,印发《大邑县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实行“基地讲解员+党校教师”双师制教学,探索建立现场教学点位准入、退出机制,全面提升现场教学质效。

建强“教学链”,突出为党育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牢固树立“课比天大”理念,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训,结合大邑实际,制定主体班课程清单,推行专题试讲制度,系统开发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和大邑“1392”协调发展新格局的优质教材、精品课程、经典案例,明确专职教师每年至少打造1门精品课程、撰写1份典型案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推行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访谈式等互动式和“训前调研问需+训中答疑解惑+训后访谈问效”全周期式教学方法,创新开展学员带来经验、带来问题“两带来”互动式学习,全方位提升教学质效。高效落实教学任务,全年举办主体班、专题班、外训班等各类培训班次6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4000余人次;组织12名教师深入39个村(社区)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宣讲。

建实“智库链”,强化为党献策。加强校院学术互动,创新开展“党校+高校”借智借力行动,强化与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合作,合作共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邑研究基地,定期开展学术沙龙、专题辅导。实施咨政协作机制,创新“教师+学员”共研共咨机制,发挥党校学员“富矿效应”,明确1个月以上的主体班学员以组为单位配备2名党校教师,共同研究撰写咨政报告,让经常作决策的人为决策咨询提供“金点子”、开出“好方子”,促进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强化教研咨一体化,按照“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进决策”的思路,推动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专题、学术论文、宣传文章、咨政报告,实现教研咨一体化融合发展。2023年立结项省委党校、市委党校课题10项,获评“优秀”课题2项。在成都市委办公厅《每日要情》、《乐山市委党校学报》《当代县域经济》等刊物发表理论文章、工作信息等26篇。

建活“人才链”,储备一池活水。持续充实师资队伍,积极参加“蓉漂人才日”“蓉漂人才荟”等重大引才活动,大力实施“名师培育工程”,培养、引进了一批擅长“讲全讲准讲深讲透”的中高级名师,硕士以上学历达13人。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两次优化设置事业岗位,职称高、中、初比例达到4:4:2,年轻教师成长空间较大。全面提升师资素能,实施以赛提能行动,通过参加校内比赛、市级精品课评选、成德眉资党校系统教师风采赛等方式,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推动两年内党校50%以上的专职教师能独立承担主体班课程。健全教师考评机制,持续优化《教研咨一体化融合发展实施办法》和《事业人员岗位管理办法》,重点激励高级别、高规格和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决策咨询成果,不断完善岗位等级、工作业绩与薪酬福利挂钩的绩效工资分配模式,营造绩优酬高、争先创优氛围。

建优“组织链”,切实从严治校。强化组织引领,坚持把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委会的领导作用和机关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每年定期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从严治校工作,同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融入主业主课。强化校风学风,始终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严格执行校委会议事规则、外出报备、教案审核等规章制度,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强化学员管理,严格执行主体班学员管理规定,严格落实“组织部跟班考察员+班主任+学员临时党支部(班委)”的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抓好学员管理服务工作。

 (作者单位:大邑县委党校)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