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关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前端连着生产,后端连着消费,只有对产品和消费资料合理分配,才能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收入分配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直接的方式,收入分配制度则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强调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明确要求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足基本国情和新发展阶段的鲜明特征,适时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极大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不动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确保收入分配公平、公正、合理。
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重点,解决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要素市场化改革是让土地、技术、劳动、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自由流通,通过交易实现要素价值。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使得各种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分配成为可能,打开了财富创造的通道。以要素市场化改革解决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一要建立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明确要素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则、管理程序,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素的贡献率,确保要素参与分配有规可循。二要打破各种隐性壁垒,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确保各种要素都能合法有序地自由流动并参与分配。三要推动全要素合作,通过要素之间的高效融合创造出更多的实际价值,平衡好要素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
以财税制度改革为重点,不断优化再分配格局。财税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兜底民生保障、实现共同富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税制度的功能逐步实现了由最初的“弥补市场失灵”到“立足治国理政”的转型。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不懈追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关乎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国之大者。以财税制度改革为重点推动再分配格局的不断优化,一要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中央财政根据不同地区间财力差异状况优化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重点向财政收入不足、财政增支较多的资源能源型地区、主导产业衰退的东北地区以及县级财政困难地区倾斜,缩小区域人均财政支出差异。二要优化税制设计,在收入流量调节上通过个人所得税等工具积极发力,降低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的综合税负,提升对高收入高净值人员收入所得的监管水平,有效提高征税率。三要完善税收减免制度,对财产捐赠、慈善基金筹建等合理减税免税,为第三次分配顺畅进行提供税收优惠保障。四要完善财产税制度,在税收法定基础上建立秩序框架,斟酌社会可接受程度,出台相关规范,调节因财产占有情况不同引发的过大收入差距和代际之间的不公平。
以规范管理社会捐助和慈善事业为重点,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第三次分配是新时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旨在通过政府的监管和引导,运用社会道德规范机制,在更大范围内优化人民群众的收入分配格局。第三次分配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机制灵活,要充分把握这些特点,积极探索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创新机制。一要加强组织建设,改变当前公益性慈善组织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从扩大规模、改变营运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发力,提高公益组织的专业化水平。二要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从社会层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善于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宣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慈善精神,让自愿做慈善的观念深入人心,提升公众的慈善意识,消除“被迫捐赠”的情况,形成“人人想做慈善,人人真做慈善”的良好氛围。三要充分发挥网络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明确网络慈善的边界、筹集善款的程序、募捐平台的职责、个人求助的条件及义务,压缩互联网募捐平台对慈善项目的执行成本和管理费用,对网络慈善的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技术和资金支持,确保网络慈善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以健全法律法规为重点,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和规范的财富积累机制是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要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管控好两极分化,必须构建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分配秩序,形成促进公平、体现效率的财富积累机制。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收入分配调控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和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缩小城乡区域和行业之间的分配差距,逐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另一方面,要构建财富积累的分化管控与鸿沟消弭机制,鼓励实体性、创新性的生产资料和要素的有序积累,下大力气遏制投机性、虚拟性金融资产和资本的无序扩张,积极引导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保持财富积累的结构均衡。
(《大众日报》 2024年3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