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魂脉”和“根脉”
“魂”究竟是什么?《说文·鬼部》:“魂,阳气也。附身则人活,离身则人死。”我国古人认为,魂是一种作为主宰的既依附于人体又能离开人体的神秘的非物质存在。魂,就是阳气,即精神,且魂在人在,魂离人死。可见,人要有思想、精神才能活!政党、国家、民族,也要有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思想、精神,才能自信自立、发展壮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所谓“魂脉”,就是思想、精神相承的系统。我们党的“魂脉”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谓“根脉”,是指事物的本源及其脉络走向。中国人的文化“根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到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历经数千年衍化嬗变,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国人思想、精神的内核和智慧宝库,是祖辈留给我们面对任何风浪都能站稳脚跟、勇毅前行的力量!
然则如何坚守好这个“魂脉”和“根脉”?
首先,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主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民为贵”“以民为天”“民为邦本”, 二者在人民至上的理念上相互贯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伟大胜利和成就的根本原因。因此,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全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民至上”最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方式。这是坚守好“魂脉”和“根脉”的核心要义。
其次,必须始终坚持实践第一。坚持“人民至上”必然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必然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并加以提炼上升为理论,再去指导人民的实践。坚持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知行合一”,其五大“文化特性”也深具实践性:一是连续性,主张汲取前人智慧;二是创新性,主张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三是统一性,主张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四是包容性,主张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五是和平性,主张以和平协商方式解决争端。这五大文化特性是中国人数千年社会生活实践的反映,是人民切身利益的反映。因此始终坚持实践第一,始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是坚守好“魂脉”和“根脉”的关键支柱。
再次,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实践第一,必然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新”,就是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深度,敢于说前人没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干过的新事。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进取精神紧密相结合,以宏阔视野、长远眼光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大趋势,从中国实践总结中国经验,从中国经验提炼中国理论,用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这是坚守好“魂脉”和“根脉”的中心环节。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区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