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动四川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王毅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以及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究文旅融合发展并审议通过《决定》,明确提出“四个坚持”原则要求和“四个融合”方向路径,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推动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再上新台阶。立足新发展阶段,四川充分发挥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璀璨、旅游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以全域融合为基础、以业态创新为核心、以链式发展为导向,着力构建“空间全域化、业态全覆盖、产业全链条”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加快构建“全域畅联”的空间布局体系。紧扣“全域旅游”理念,以高速铁路、公路为骨干,国省干线为支撑,旅游专线(风景道)为延伸,航空和水运为补充,着力打造“三横三纵三环”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构建互联互通、覆盖全域的立体旅游体系。一是“三横”连接东西。北横线:连接武侯祠、剑门关、米仓山等核心文旅资源,加快成巴高铁规划,提升G108风景道品质,以古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和生态康养为资源打造“蜀道三国文化走廊”。中横线:联动陈毅故里、朱德故里、邓小平故里、川陕苏区等红色资源,推进成达万高铁与巴南高铁互联互通,以红色文化、人文景观为依托打造“巴蜀红色文化走廊”。南横线:连接大熊猫国家公园、西昌卫星城、攀枝花康养地等资源,加快建设雅西攀高铁,以阳光康养、航天科技、彝族风情、高山峡谷风光和冬季避寒度假为载体打造“攀西阳光康养走廊”。二是“三纵”贯通南北。西纵线:贯通九寨沟、稻城亚丁、泸沽湖等自然景观,提速川藏铁路建设,打通S217“泸沽湖—稻城”环线,打造“大香格里拉景观走廊”。中纵线:串联三星堆、峨眉山—乐山世界文化自然遗产、蜀南竹海、五粮液产业园,开通长江宜宾—泸州邮轮航线,建设白酒文旅公路,打造“长江流域人文走廊”。东纵线:联动曾家山、米仓山、巴山大峡谷等生态康养资源,加快广巴达铁路改造提能,打造“秦巴生态旅游走廊”。三是“三环”串珠成链。围绕全省文旅资源富集区,以峨眉山、乐山大佛、瓦屋山、周公山等核心景区为依托,打造“三山旅游环线”;集雪山森林、草原湿地、大河峡谷、冰川温泉等自然资源,藏羌风情、红色遗址、诗歌文化等人文资源于一体,打造“大九寨旅游环线”;以香格里拉、格聂神山、泸沽湖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

二、加快构建“全业互促”的融合发展体系。打破产业边界,有效发挥文旅产业的拉动、渗透作用,以“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双向赋能激发融合效应,通过业态创新、产业赋能,做强优势领域,做大新兴领域,不断拓展文旅经济的深度与广度。一是围绕“文旅+康养”产业。在攀西、川西北、川东北等气候资源优越区,系统布局高端医养综合体、森林康养基地、温泉疗愈中心、民宿集群,完善适老化设施和长期照护服务,引入国际知名康养品牌与先进管理模式,打造“旅居养老幸福地”。二是围绕“文旅+农业”产业。以“天府旅游名镇名村”为引领,深入挖掘四川丰富的农业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提升休闲农庄、田园综合体品质,推出农事体验、采摘、农耕文化展示等旅游产品;打造“天府好物”区域公用品牌体系,促进川茶、川果、川药、川酒、川调等“农特优品”就地转化文创伴手礼;举办乡村音乐节、美食节、艺术季活动,发展乡村美学经济。三是围绕“文旅+工业”产业。利用工业遗产和现代工业企业资源,发展工业旅游。推进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德阳重装、红光门、东郊记忆艺术区等提档升级,开发工业遗址旅游线路,如“重装之路”“攀钢探险”等,活化工业遗产;支持企业拓展科普研学、文创开发等新业态,让游客了解现代工业的魅力,促进工业与旅游的协同发展。四是围绕“文旅+教育”产业。依托大熊猫、都江堰水利工程、三星堆、长征路线、川菜技艺等核心IP,开发系统化、标准化、差异化的分龄分级研学课程与营地产品;建设三星堆博物馆、三苏祠、金沙遗址等国家级研学基地,开发“蜀道科考”“非遗传承”等研学产品,开展历史文化研学活动;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安全服务规范,建设省级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平台,做强研学旅行。五是围绕“文旅+体育”产业。发展壮大“跑遍四川”等自有IP赛事,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高水平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电子竞技等赛事落地,在龙门山、四姑娘山、蜀南竹海、光雾山等区域建设一批体育旅游基地,大力发展越野徒步、低空飞行、攀岩、滑雪等户外运动旅游,打造“顶级体育旅游目的地”。

三、加快构建“全链共兴”的产业生态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守正创新,以文塑旅、融合发展,需求牵引、场景创新,全链畅通、提质增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链式协同、集群发展、能级提升。一是引育链主企业。上游瞄准世界500强、中国文旅巨头精准招商,引进大型文旅综合运营商、头部科技文旅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文旅服务与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游孵化本土文旅龙头企业,建立“链长+链主”双驱动机制,支持旅投集团、成都文旅股份并购整合优质资源,组建“航母级”文旅集团,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下游大力支持中小微文旅企业发展,招引一批在线旅行社(OTA)、数字文化、演艺经纪、票务、景区运营等领域头部企业驻川。二是推进项目建设。持续用好文旅重点项目推进“七大机制”,围绕产业链“锻长补短建新”重点环节,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项目谋划全周期管理制度,加快推动全省重点文旅项目建设。针对文旅细分领域发展重点优势产业,形成以成都、绵阳、乐山为主的医疗健康旅游区,以攀枝花、凉山为主的攀西阳光健康旅游区,以达州、巴中、广元为主的川东北生态健康旅游区,以宜宾、泸州为主的川南美食健康旅游区整体格局。三是补齐服务链条。建立文旅金融专营机构、特色支行,持续创新文旅金融信贷产品,扩大文旅项目信贷规模;加快组建文旅商贸产业引导基金,加大对文旅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构建现代文旅商贸体系,线上线下相结合,建设运营省、市、县三级文创展销平台,开发“安逸四川”智慧导览导购平台;建设文旅消费示范区,在重点城市、度假区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高能级旅游休闲街区。四是激活消费潜力。围绕节假日和寒暑期等重点时段,举办消费促进活动,打造“安逸四川玩转天府”文旅消费活动品牌;围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创新文旅消费场景,发布文旅消费新场景;有序推进“冬游四川消费季”活动,组织开展“四季村晚”、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千龙千狮闹新春、冬季音乐演出秀、艺术剧目冬季展演、百万职工游巴蜀等主题活动等。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四川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重大使命。建议以《决定》为纲领,强化“省级统筹、市州联动、市场主导”机制,立足“国际旅游目的地、旅居养老幸福地、巴蜀文化向往地”的三大目标定位,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让“天府之国”真正成为全球游客“心之向往、行之必至”的文旅新高地。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5期县级党政正职班学员,现任巴中市委常委、文旅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直工委书记)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