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摆在治蜀兴川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擘画了未来一个时期全省发展的宏伟蓝图,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把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摆在治蜀兴川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战略定位,不仅是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更是立足四川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为巴蜀大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发出了动员令、绘就了路线图,标志着四川文旅发展迎来高位开局、量质齐升的战略机遇期。
一
构建全域全业态格局
释放融合发展新动能
四川以省委全会形式专题部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不仅吹响了文旅兴川的号角,也扛起了文旅兴川的使命,在全国具有先行意义。这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自觉,是筑牢治蜀兴川精神根基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
全会立足四川文旅资源禀赋,提出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重点培育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旅游、红色旅游、演艺赛事、生态康养、农文旅融合五大业态,形成多点支撑、百业共生的发展新格局。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旅游方面,着力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红色旅游方面,着力传承红色基因、创新表达方式;演艺赛事方面,着力打造文旅消费新引擎;生态康养方面,着力擦亮“天府之国”生态底色;农文旅深度融合方面,着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由点及面、串珠成链的全域全业态文旅格局,正在为治蜀兴川释放出澎湃的新动能。
二
深化文旅融合重点改革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改革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金钥匙”。全会聚焦文旅融合的深层次障碍,推出一系列突破性改革举措,旨在破解“大而不强”的产业困局,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构建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
从释放市场活力的角度,全会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比如:深化省属文旅企业改革,支持以市场化方式加强与市(州)合作,打造引领性大企业大集团;探索文化事业单位收入正常增长和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开发文化文物IP、运营文创品牌,推动“事业”与“产业”双向赋能;推进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改革,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运营,提升市场化水平。从优化产业生态的角度,全会提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比如:强化财政金融支持,设立文旅商贸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增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天府文创板”功能,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等;完善文旅用地保障机制,允许利用闲置旧厂房、仓库发展文旅项目,鼓励依法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发展乡村民宿等,降低项目落地成本;打造高素质文旅人才队伍,创新文物修复、策展策划、古建筑工程等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破除人才评价天花板,支持文化和旅游学科专业建设等。从培优市场主体的角度,全会提出壮大文旅经营主体。比如:做强重点骨干文旅企业,加快引育头部文旅运营企业,加快引育在景区管理、酒店管理、演艺经济、影视游戏发行、数字文创等领域的链主企业;梯度培育中小文旅企业,建立省级重点文旅企业培育库,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和依法保护企业权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在文旅领域投资兴业壮大保驾护航。这些改革举措和保障措施,将有效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筑牢四川文旅产业行稳致远的根基。
三
科技赋能与品质跃升
擦亮“安逸四川”品牌
全会提出,要全力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将“科技赋能”作为基本原则之一,突出高品质产品供给。
数字赋能场景创新,着力重塑文旅新体验。比如: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支持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和数字化建设。如今,数字技术在各类文旅场景中的应用精彩纷呈:在泸定桥等红色景区,引入VR全息交互技术,游客能沉浸式“重回”飞夺泸定桥的历史场景,直观感受红色文化的震撼;在杜甫草堂博物馆,推出AI诗词挑战和“AI杜甫”互动项目,传统诗歌文化借助人工智能焕发新彩;中国联通开发的“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一年访问量近2000万人次,衍生出“实景体验宋文化”等爆款产品。智慧优化服务链条,着力提升游客满意度。比如:建设全省旅游智慧管理平台,开展安全应急管理、政策直达快享等线上服务应用创新;优化入境旅游便利化措施,加强离境退税商店建设,推出“即买即退”服务;加强文旅市场规范化建设等。全力打造品牌IP,着力扩大国际影响力。比如:实施巴蜀文旅全球推广计划。建强四川文旅宣传推广平台,依托金熊猫奖、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等IP,增强文化交流、旅游推介等功能;利用新媒体提升“熊猫走世界”“川灯耀世界”等国际传播热度。通过多措并举,把“安逸四川”的品牌叫得更响、擦得更亮。
四
凝聚各方合力
确保部署落地见效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凝聚全省共识、汇聚各方力量、狠抓执行落实。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政治责任。坚持党对文旅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完善目标责任分解、项目推进机制和监测评价体系,推动各级政府结合各自实际将全会精神逐项细化、配套政策、强力推进。深化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打破部门、区域、行业壁垒,构建多维协同的落实机制。要坚持“一盘棋”统筹和“项目化”推进双轮驱动,在部门协同上,由文旅部门牵头,经信、农业农村、交通、商务、科技等部门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推出“工旅融合”“农旅提质”“快进漫游”等联合行动。在区域协同上,携手重庆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联合策划跨省精品线路、协同营销平台。营造浓厚氛围,激发社会参与。广泛宣传全会精神,解读全会政策红利,讲好四川文旅融合发展故事,提升全社会对文旅产业战略地位的认同感。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引导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文旅兴川的良好局面。
行而不辍,实干为要。以改革催动能,以创新增活力,以人民为依归,凝聚万众之力,在新征程上奋力打造文化强省、世界旅游目的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提供强劲文旅动能。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