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魂”记
今年最大的遗憾,就是停订了陪伴自己多年的报纸。起初以为,在信息爆炸的多屏时代放弃“落伍”的传统报纸实乃“明举”,然而始料未及的是,没有报纸相伴的生活竟会让人灵魂出窍、心神不宁——知识区闻陬见、做事失去抓手、生活毫无动力。原来对我来说,在获取信息、愉悦身心方面,网络与报纸无法实现精准替代,报纸的作用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比如在上下班等公交车时,以前我都是一边翻阅报纸一边安心候车,气定神闲、如痴如醉,不浪费任何可以获取新闻信息的时间。可如今缺少报纸的陪伴,我竟变得诚惶诚恐,刷聒噪的手机短视频并不能带来多少有效信息,而且长时间紧盯手机屏幕会让视力雪上加霜。相较而言,还是报纸更能给予心灵滋养。
我开始怀念手中有报纸的静谧时光,那份携带便捷的墨香,可以在阳台上、咖啡馆、公园中乃至任何地方飘盈开去,墨香清心润肺,资讯丰富多彩,足以趁心像意。和生活相关的社会新闻可以细品慢读,与全球相连的国际局势可以纵览捭阖,同心灵相印的副刊美文可以缱绻品味,余下那些不太关心的信息,扫过标题脑中留痕即可心中有数。读报能够让人时刻与外界保持畅联,不做信息闭塞之人。纸质阅读护眼环保、恬淡安适,是获取知识信息永不落伍的渠道。
在没有报纸相伴的日子里,为了防止“灵魂出窍”,我试图通过阅读文学名著代替报纸消磨时光。然而实践表明,文学作品并不适合“短平快”的阅读方式,尤其是经典厚重、情节曲折的鸿篇巨制,字词句均需潜心研读、细细品味,唯有将身心投入故事情境之中方能感同身受。而在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中,肉身常被琐事叨扰,心情难以沉浸其中,没有沉浸式的心情心境,自然无法全神贯注地阅读下去,而以“短平快”为特色的报纸却不存在这一问题。报纸就像平易近人的老朋友,与老友相处,能够让人身心愉悦、肌肉放松。
停订报纸以后,为了确保“灵魂归位”,我每天见缝插针地阅读电子报,试图通过这种缺少温度的方式,延续一以贯之的阅读习惯。自己的“灵魂”怎么都好安放,而当别人“失魂落魄”地有求于我,让我帮忙寻找精神食粮时,那就另当别论了。我就曾遇到过因助人寻“魂”而大费周章的事。
有一天,大雨倾盆,一位外地朋友告诉我,他于我所在的城市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颇具纪念意义的文章,问我订阅这份报纸没有。得到否定回答后,朋友大失所望,千言万语的交谈背后,是想托我代买一份样报邮寄给他以作留念。我理解朋友文章见报的惊喜和报纸买而不得的落寞,他的请托我自然全力以赴,只是彼时大雨倾盆天已黄昏,单位附近又无报刊亭,故而只能等到明天帮他购买。
翌日中午,我利用午休时间坐公交、转地铁,耗费近一个小时赶到老市区的一家报摊说明来由后,摊主大姐耸耸肩告诉我:“没有了,过期报纸都被今早的送报员收回去了。”我大失所望,但又不能气馁,于是又沿街一路寻找其他报摊,几经奔波之后仍旧两手空空。我把这个结果告诉朋友的时候,能够清晰地感知到他的怅然若失,也懊恼自己为何偏偏今年停订了那份报纸,不然还能救朋友于“水火之中”,帮他寻回消散的“灵魂”。为了不负朋友所托,我随后通过编辑老师,寻到了一份昨天的晚报,快马加鞭地寄给朋友之后方才如释重负。
真够折腾呀!
十分怀念过去某个寻常的假日,我在自家的阳台、熙攘的商场、温馨的茶吧、回乡的车站,潜心读报的温馨时刻。一纸墨香伴随心灵走遍肉身所达之地,灵魂与躯体缱绻痴缠,幸福同满足相携相伴,万物和谐共生,心灵不再孤单,人生夫复何求?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读报既能增长知识、愉悦身心,又能打发时光、抚慰灵魂,是一种“无价”的休闲方式。为了确保“灵魂附体”,不做精神空洞的“孤魂野鬼”,我决定从明年开始,回归订报读报的生活,给心灵一隅安适的归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