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 为推动四川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自然资源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作为全省科技型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主体及自然资源领域国有资本投资主体,牢记使命担当,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在巴蜀大地书写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荣的时代篇章。

一、践行“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论述,锻造资源保障“压舱石”

天府沃野蕴藏着丰富的钒钛、稀土、锂等关键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战略地位举足轻重。集团始终以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己任,以“四川资源”力量夯实国家资源“安全底座”,全力助力四川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

攻坚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出资10亿元参与四川首只资源能源类政府引导基金,首笔3.5亿元投资成功落地,在破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融资难题上实现关键性突破。实施国省找矿项目31个,探获大中型矿床7处,在我省首次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新增黄金50吨、氧化锂50万吨、铅锌30万吨、铁矿石1.7亿吨、二氧化钛1688万吨、五氧化二钒30万吨,为国家能源资源保障注入“四川底气”。

打造攀西钒钛资源开发基地。我国最大钒钛磁铁矿——攀枝花红格南矿(储量32.5亿吨)开发利用被集团列为“一号工程”,按照“高起点编制开发方案、高端化高效率推进开发利用”要求,创造了“当年获取矿业权、当年完成可研设计、当年通过用地预审、当年实现项目核准、当年开工建设”的“四川速度”。设立钒钛产业发展基金,与攀钢集团、宝武钢铁集团等20多家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布局高端钛白粉、先进钛材、钒储能等7大产业,构建资源就地转化率高、集聚集群能力强的钒钛产业链和供应链,成为助力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硬核支撑”。

夯实战略资源保障“四梁八柱”。立足四川稀土、油气、煤炭、锂等资源禀赋,加大资源获取和整合力度,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自主保障能力。作为省内唯一拥有稀土矿权的省属国企,聚焦稀土资源与稀土材料研发,建设5万吨/年稀土尾矿萤石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一矿变三矿”的增值突破;成功获取乐山北、洪雅油气区块探矿权,填补省属国企油气矿业权的空白,为四川参与油气开发蹚出新路径;高效盘活近十年来四川大型煤矿首个新建项目泸州古蔺大村煤矿,打造全省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基地,为成渝地区能源保障增添“新支点”;推进亚洲最大的浅埋藏单脉锂辉石矿甘孜州麦基坦锂矿勘探开发,探明资源量80万吨以上,将为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输送“关键原料”,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跨越。

二、诠释“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的深刻内涵,绘制“天府粮仓”新图景

严守耕地红线、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是四川耕地保护工作的重大使命。集团作为全省土地整治龙头企业,坚决扛起国企担当,让每一寸良田沃土都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

全域整治提升耕地质量。实施“1515”工程(完成1个十万亩整县域示范基地、5个五万亩集中连片示范区、15个万亩精品示范项目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低效园地开发、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等项目,扎实推进德阳、凉山、攀枝花等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园区”示范项目,整治土地规模5.1万亩,新增耕地1.47万亩;在南充蓬安县实施全国首批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40余万亩,推动“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现代农业格局成型,为新时代“天府粮仓”建设铺就丰富底色。

全链服务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建设全省自然资源全要素服务平台,与绵阳、德阳、遂宁等9个市州及四川水发等国企深化合作,打造“项目策划—规划设计—用地报件—指标流转”全流程自然资源综合服务商;聚焦甘孜、阿坝等指标需求重点地区,高位对接、精准匹配,全力推动签订约1.85万亩指标流转协议,成交金额约12.25亿元,进一步夯实全省指标交易的主体地位;延伸招标代理、工程咨询、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等增值服务,累计招标金额约14亿元。通过精准匹配土地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助力现代农业园区提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为新时代“天府粮仓”建设强化要素支撑。

模式创新激活土地价值。探索“土地+文旅”,实施宜宾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德阳中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旅游等一批示范项目,助力全省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在“天府第二粮仓”安宁河流域落地“策、规、投、建、营”模式,实施连片土地综合整治2万亩,打造全省首批垦造水田试点项目近2000亩;在攀枝花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索“光伏+农业”模式,利用光伏发电提灌,既解灌溉之渴,又增亩均收益,为新时代“天府粮仓”建设注入持久活力。

三、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擦亮长江上游“生态绿”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区位至关重要。集团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资本和技术优势,强化生态修复与地灾防治,让巴山蜀水永葆“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诗意。

系统治理提升生态效能。高效推进九寨沟景区震后生态修复,完成709平方公里全域勘察,制定28处边坡修复方案和18条沟域治理措施,让“人间仙境”焕发光彩;聚焦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和固碳释氧四大核心功能,编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嘎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开展涪江流域综合治理,打造省级山水示范工程;在德昌县大陆槽稀土矿区开展增绿添彩行动,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及植树扩绿工作,力争未来5年投入2亿元以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矿山修复焕发生态活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是长期资源开发遗存的“生态伤疤”,如今在集团的治理下焕发新生。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完成修复面积582公顷,让矿山重新融入自然肌理,为可持续发展筑牢生态基底;创新实施“清淤固砂、截流护坡、复土还绿”综合治理,修复稀土盗采重灾区英德市白沙镇受损山体,边坡植被覆盖率超90%,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矿山治理经验范式;坚持边开发、边治理,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2座、省级绿色矿山1座。

地灾防治筑牢生命防线。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长期承担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的重任。统筹指挥调度500余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全力参与“6·1”芦山地震、“9·5”泸定地震、“8·3”康定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抢险救援;派出140余名技术骨干,长期为20多个县(市、区)提供汛期驻守,实现成功避险16次,避免303人因灾伤亡;协助西昌市、茂县等7个县(市、区)编制地质灾害搬迁与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实现3423户14619人永久避免地灾威胁,筑牢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铜墙铁壁”。

四、遵循“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发展指引,培育自然资源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激活自然资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集团通过建强高能级平台、突破关键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资源开发利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跨越,全力打造全省自然资源领域科创高地。

高能级平台集聚创新要素。联合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一流高校院所,高标准建设3名院士领衔的(天府)金江实验室,合作开展矿山采选、高端钛产业等技术攻关,高效选矿、粉末冶金等9个中试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攀西试验区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依托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钒钛科技馆;加快筹建(天府)邛海实验室,明确稀土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稀土绿色高效选冶分离等重点攻关方向;投资10亿元建设全国首个自然资源科创产业园,打造集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构建自然资源领域新经济产业生态圈。

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获得知识产权262项,荣获省部级及以上优质工程、优质项目等奖项131项;承担西藏纳木错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项目,以510米最深钻孔刷新我国湖泊钻探深度纪录;成功突破稀土选矿回收率70%的技术瓶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尾矿再选+智能改造”技术模式;全面推广“天空地深”技术,探索破解地灾隐患排查这一世界性难题,地灾识别准确率提升30%,为地灾监测与安全保障提供“技术密码”。

数字化转型加速智慧治理。创新研发全省首个矿山大模型,入选全省10个超常规支持AI大模型名单,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探矿语料库、探矿知识图谱;加快研发“AI+地灾”人工智能地质灾害防治大模型。整合全省自然资源大数据,推动人工智能在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领域深度应用,让“数字孪生”技术为自然资源管理装上“智慧大脑”。

五、深化“改革开放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一招”的实践路径,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立足新发展阶段,集团将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以开放合作为助推器,不断释放发展活力。持续完善“小总部、大集团、大产业”治理架构,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事转企”改革走深走实。加强与国内外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战略合作,拓展“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合作,布局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构建内外联动的产业生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引进培育顶尖科技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通过改革赋能、开放拓局、人才聚力,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四川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承载着生态之美、资源之富、粮仓之望。守护好这份绿色家底,是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坚定回应。未来,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将锚定打造全省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第一军团”和自然资源领域投资“第一尖兵”目标,持续深耕资源保障、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科技创新等主责主业,为四川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