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书写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剑阁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聚焦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作出了系列重大决策重要部署。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力翠云廊-剑门关世界级文旅地标建设,奋力书写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剑阁答卷。
一、坚持以文塑旅,筑牢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之魂”。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地方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是当地精神根基,更是地区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之一。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剑阁翠云廊时强调,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激活文化资源为抓手,让沉睡的剑阁优秀历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一是情景演绎,让历史遗产“可触摸”。创新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推出实景情景剧《点树交印》,让演员“下台”,打造《蜀道镖运》《张飞植柏》等参与互动情景剧;让游客“上台”,在玩乐中触摸蜀道历史脉络。目前,已累计演出600余场次。二是全民挑战,让诗词文化“可参与”。常态开展“背诵《蜀道难》奖游剑门关”“默写《翠云廊》奖景区门票”活动,累计吸引28.98万人次参与。2024年11月,成功举办“万人诵读《蜀道难》”活动,万人齐诵、声震云霄,成为文化传播的“破圈”案例。三是资源转化,让非遗技艺“可增收”。聚焦“舌尖上的非遗”,深入挖掘剑门豆腐、剑门火腿等非遗资源,大力推行“文旅+餐饮”融合。目前,剑门豆腐宴已成游客最爱美食IP,带动全县200余户农户从事豆腐加工,实现非遗传承与民生增收双赢。
二、坚持以旅彰文,做强文旅融合发展“旅游之体”。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能突破时空限制,让局限于某一地域、某一群体的文化,被更广泛的人感知和理解。我们以优化旅游体验为目标,全力打造世界级文旅地标。一是提升“日游”体验,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按照“景区引领、县城协同、乡镇联动”思路,大力开展剑门关景区“二次创业”,持续推进城市更新,高标准建设蜀道博物馆,加快新老县城业态催化。持续完善乡镇旅游基础设施,推动剑门关古镇提档升级。今年以来,剑门关翠云廊景区接待游客247万人次,同比增长26.4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18.54%。二是提升“夜游”体验,营造夜间消费新场景。实施“大蜀道不夜三国城”项目,以三国文化为内核、演绎体验为纽带,构建人文三国、嗨玩三国、蜀道奇门、三国“眼”绎四大场景,实现文化与体验深度链接。自今年8月11日开城以来,共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实现收益超500万元,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营收增长120%。三是提升“畅游”体验,打造蜀道文旅新名片。统筹“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推出“剑门味道”美食品牌、“剑门宜居”住宿品牌、“剑门好客”乐游品牌、“剑门优享”购物品牌,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塑造“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服务体验。
三、坚持业态融合,探索文旅融合发展“剑阁实践”。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化“百业+文旅”。“+文旅”的核心是找到“能体验、好讲述、可带走”的产业。我们以深化业态融合为重点,积极探索差异化“+文旅”路径。一是立足资源优势,推动“户外+文旅”融合发展。依托151公里古蜀道资源,连续三年举办“徒步古蜀道,对话翠云廊”活动,推出4条精品徒步线路,全力打造蜀道翠云廊世界级步游道,已累计吸引徒步爱好者超70万人。二是立足文化优势,推动“研学+文旅”融合发展。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群体需要,开发“古柏保护”“蜀道历史”等系列研学游产品,实现全域全季全龄全覆盖。2025年上半年,翠云廊景区日均接待研学团队超1000人次,同比增长近6倍。三是立足产业优势,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挖乡村民俗等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精品民宿,打造农耕体验、田园康养等农商旅融合新业态,推出农旅融合精品线路2条,金色家园获评国家丙级旅游民宿。 (作者系中共剑阁县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