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力量 时代光芒——重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初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仿佛推开一扇通往特殊岁月的时光之门。如今再度细学,却似打开一座精神宝库。青年习近平以坚定不移的信仰与脚踏实地的行动,在梁家河这片黄土地上,改变现实、造福百姓。他身上所展现出的卓越作风与崇高品质,是当下作风建设道路上的一座灯塔。
吃苦耐劳,在磨砺中铸就坚韧品格。在梁家河的岁月里,青年习近平直面诸多严峻挑战。他不娇气、没怨言,经过“五关”历练,迅速融入这片土地,与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这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穿透岁月的尘埃,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着重强调,党员干部务必摒弃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下,在四川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正面临诸多艰苦处境。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川青铁路,线路穿越复杂的地形地貌,建设者们战高温、斗酷暑、避暴雨、抗洪涝。山顶上、河道边,他们忍受着噪声、粉尘、高温、蚊虫的考验,在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影子。
担当实干,以行动诠释为民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是群众的贴心人。他带领村民打井取水、修淤地坝、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桩桩件件,都是实打实的事,解决了群众生活上的难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新时代,从东北大地到云南边陲,从藏乡到彝寨,从田间地头到锅边灶台,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牵挂着百姓的冷暖,在他的心里,装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幸福,“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这种担当实干的精神正处处闪耀光芒。凉山州越西县甘河坝村党建引领,产业开道;乐山市金口河区新河村“峡谷山村”蜕变为“百万名村”;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探索“稻-药-菜”等粮经复合模式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巴蜀大地上,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正用实干实绩诠释使命担当。
坚定信念,在困境中坚守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青年习近平在困境中坚守初心、艰苦奋斗的经历,是他一生的财富,更是全党的精神宝库。回想当年,誓破“蜀道难”,脱贫战正酣。在凉山州脱贫攻坚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扎根基层,走访调研、精准定策,开山辟路、发展产业,历经万苦千辛,书写壮丽篇章,向党中央交上了脱贫攻坚满意答卷。这是信念的力量,更是初心的闪耀。
七年知青岁月磨砺了青年习近平的青春与品格,也塑造了这位青年人的优良作风。正是这样的品格与作风,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铿锵奋进。对我来说,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再洗礼、理想信念的再淬火、群众路线的再体悟、为民情怀的再升华。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9期较高职级公务员进修班学员,现任四川省发展改革委铁路和机场建设管理处二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