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阿西牙弄周恩来旧居

□丁周措

位于若尔盖县阿西牙弄寨的周恩来旧居,修建于清末年间,2020年被确定为省级文保单位。1935年8月28日至9月9日,周恩来因病在此居住休养13天。这栋房子,看似简单破旧,却有着历史的温度和厚度,记载了九死一生走出草地的周恩来在这里转危为安的日子,更见证了党中央在面临党内严重分裂的危急时刻果断抉择,脱离险境先行北上的决心。

8月,毛尔盖会议后,右路军开始过草地。高寒缺氧,冻馁交加,身患阿米巴肝脓疡处于昏迷中的周恩来又连续高烧,军团长彭德怀下令抽人组成担架队,由干部团团长陈赓及军委兵站部部长杨立三等人抬着周恩来向草地进发。

经过六天六夜艰苦跋涉,躺在担架上的周恩来于8月28日随红三军一同来到牙弄寨,住进了当地村民——阿尼的家中。经过一番交谈,阿尼了解到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很多同志病情严重,需在此休养整顿数日,其间不会打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村民得知情况后放下了戒心,主动空出房屋给红军战士居住养病。受益于牙弄寨较低的海拔、温润的气候、充足的水源以及大家的悉心照料,周恩来的病情逐渐好转。

8月,正值金秋丰收时节,当地藏族群众送来了青稞、胡豆、豌豆等粮食,还手把手教红军战士炒青稞、磨糌粑,解决了当时红军最急缺的粮食问题,全军也获得了短暂的休整和给养补充。

红军走出草地后,胡宗南立即电令国民党军伍诚仁部驰援包座,配合当地守军阻止红军北上。形势危急如累卵,为尽快突破防线打开北上通道,8月29日,党中央命令徐向前发起包座战役,经过三天激战,一举击溃胡宗南第49师,取得了包座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阻截红军北上的企图,为北进甘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胜利的天平看似已向我军倾斜,张国焘却对两河口会议提出的北上方针虚与委蛇,顽固坚持南下。9月3日,他以嘎曲河水涨,“不能徒步和架桥”为由停止北上,并要求“右路军即乘胜回击松潘敌”。5日,张国焘命令左路军第二纵队停止北上就地筹粮待命。8日,张国焘致电徐向前、陈昌浩,令其率右路军南下。

形势急转直下,为再次争取张国焘实现共同北上目的,党中央于当日在阿西牙弄周恩来住处召开政治局非正式会议。会议决定以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七人名义电令张国焘北上,指出:“目前红军行动是处在最严重关头,左路军如果向南行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要求张国焘从革命前途考虑,“立下决心,在阿坝、卓克基补充粮食后,改道北进”。

9日,党中央再次致电张国焘,强调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左路军应即速北上。然而张国焘依然我行我素,坚持南下,并于当日致电陈昌浩,电报语气强硬,形势陡然变化,危险来自内部。中央获悉后,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等人连夜赶往阿西牙弄,同在此养病的周恩来、王稼祥等一起前往这栋房子后面的小山坡——红三军团驻地,召开了政治局紧急会议。会议一致认为,再继续劝说,等待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而且还会招致严重后果,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立即率红三军、军委纵队和红军大学一部于10日凌晨先行北上、脱离险境。

当北上队伍到达若尔盖阿西与甘肃俄界的交界最高峰——罗磊山时,天刚蒙蒙亮,毛泽东站在罗磊山垭口,远眺横贯千里的岷山,白雪皑皑,心中感慨万千,便有了《七律·长征》中的经典名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阿西牙弄作为红色村寨,周恩来在此转危为安,两次重要会议促使党中央临危脱险先行北上,中央红军从这里迈出了北上陕甘的第一步。

这方承载着中国革命惊心动魄时刻的平凡而又厚重的天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救国救民的豪迈宏愿,驱散了分裂主义的阴霾,奠定了长征胜利的基石,让党的信念与智慧、勇气与决心在艰难中凝聚,铸就了中国革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伟大历史转折。如今,在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对这段不朽之光的最大礼敬就是以无畏之姿,续写新的不朽传奇。

(作者单位: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