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育儿补贴之后,生育支持政策如何进一步完善?

□卢冲 文柏予

《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出台是我国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体现,对缓解育儿家庭养育成本、营造积极生育环境、构建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关于育儿补贴制度,还可对以下问题进行持续关注。

第一,要建立国家层面的育儿补贴制度与地方育儿补贴制度的衔接机制。有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探索育儿补贴政策,且发放的金额高于300元/月(例如,石家庄、荆门、黑河、张掖等),也有地方政府的育儿补贴金额低于300元/月(例如,周口、陇南、三亚等)。地方政府的育儿补贴政策可以与国家层面的育儿补贴政策形成叠加,加大对育儿家庭的经济补贴力度,进一步缓解育儿家庭的育儿负担,提振育龄群体的生育意愿。

第二,要加强对育儿补贴政策效应的系统性评估。育儿补贴政策的建立不仅是为了降低育儿成本、缓解育儿压力,更是关乎儿童早期发展、家庭和女性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育儿补贴政策效应的评估不能仅仅关注生育率一个方面,还需要加强对育儿补贴政策与我国儿童发展以及女性职业发展等方面关系的系统性评估。此外,根据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包括育儿补贴在内的生育支持政策对生育水平产生影响未必立竿见影,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因此,还应加强对育儿补贴政策效果的长期追踪研究。

第三,完善生育经济支持的同时,还应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生育支持主要包括经济支持、服务支持和时间支持。随着社会变迁,家庭中女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比例逐渐上升,女性难以兼顾职场与家庭的问题愈发严重,女性作为家庭中婴幼儿照料者面临更多困难,致使儿童“保育赤字”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这就对托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托育服务能有效弥补父母在家庭角色方面的缺失,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母亲有多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影响着生育意愿。当前,东部地区的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而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建设相对滞后,需要加快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缓解育儿家庭的多重育儿压力。

第四,要加大对婴幼儿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当前,群众对于婴幼儿产品质量的忧虑度较高,特别是奶粉等食物类产品。有媒体报道,奶粉、纸尿裤等产品定价参差不齐,在电商平台、实体店以及第三方渠道(外卖平台)上价格均有差异;在国家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后,便有不少婴幼儿产品涨价。《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本质是想通过现金转移支付降低育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如果对于市场管控不严格,则难以达到缓解育儿家庭经济负担的实际目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第五,育儿补贴政策需要动态调整和优化。我国首次出台育儿补贴政策,还需要对实施过程中的育儿补贴领取对象、领取流程和领取成效等进行更明确、细致的规定。同时,随着我国生育率的动态变化,育儿补贴政策也须动态调整和优化,尤其是发放金额和发放对象等。

(《四川省情》 2025年第9期)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