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兰徐

威远县位于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是中国无花果之乡、中国西部百强县。近年来,威远县积极探索丘陵地区发展富民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以创新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工程,统筹推进建园区、育主体、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初步形成了“粮经统筹、种养循环、三产融合、助农增收”的产业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先后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一、坚持党政推动、市场导向。强化政策支持,出台《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决定》,制定《推进无花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威远黑山羊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扶持措施,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有效衔接,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名单。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实施《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规划》和威远无花果、威远羊肉汤等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专项规划,系统谋划锻长、补短、建新各项工作,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省羊产业基地县。强化市场导向,坚持市场为主体、企业带动、社会参与,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民专注于种养、合作社专注于组织生产、龙头企业专注于产品加工销售,培育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户、省级以上专合社27个、省级家庭农场35个。

二、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差异化布局,根据地形坡度、沟谷宽窄、土壤墒情,在7个深丘镇推广种养循环产业,在7个浅丘镇推广复合种植,全域推广“稻—油/菜”轮作,建成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规模化发展,把园区建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建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举办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无花果园区、粮油园区获评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约化生产,推广“为用而建、建管结合、规模经营”等经验,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吸引“新农人”返乡创业,推动乡村产业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着力建设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县、产油大县。

三、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建好创新平台,统筹抓好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成立无花果研究所,强力攻关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控、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建成无花果航天育种基地,成功攻克“榕小蜂授粉”技术,无花果鲜果保质期延长至10天以上。抓实创新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级无花果种质资源圃、国家级肉羊核心育种场和羊肉汤常温预包装食品中试成果转化基地,建成无花果研发中心,开发冻干、酵素等精深加工产品30余种,获得食品生产和加工专利技术26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育强创新主体,构建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格局,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75%。

四、坚持三产融合、建圈强链。提质种养基地,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下游配套发展,努力构建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乡村产业生态,加快建设全国秸秆饲料化利用示范县、早春蔬菜集散地,积极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威远示范区。深耕精深加工,建成镇西食品集中发展区、医药健康产业园,培育和引进规模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无花果精深加工产品销售份额占全国同类产品六成。推进产业融合,高质量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推进产销云仓建设,大力发展产地冷链物流和销地冷链配送,依托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建设国家A级旅游景区、美丽休闲乡村、天府旅游名村,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五、坚持品牌赋能、文化助力。活态传承文化,积极从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农耕文化中挖掘亮点、制造爆点、打造卖点,树立品牌形象,培育品牌文化,省级非遗花生酥传统制作技艺、“周萝卜”酱菜制作技艺分别助力龙头企业入选国、省级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品牌,实施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国字号”品牌35个,“黄老五”“百胜”入选全省首批重点培育消费品品牌。抓实品牌营销,实施“百城千店”计划,常态化开展产销对接、品牌推广、消费促进、展览展示等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仅县内就发展威远羊肉汤商户260余户,在全国各地建立早春蔬菜销售网点300余个,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无花果大会,将威远无花果打造成“川果”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作者系中共内江市政府副市长、威远县委书记)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