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委党校:以“五化”工作法提升基本培训质效
威远县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基本培训为重要抓手,探索实施“五化”工作法,努力提升基本培训质效,让培训主业强起来,教研特色亮起来,办学品牌优起来。
数字化赋能教学授课方式。一是构建智能化平台。依托“智慧校园”,建立现代化教学管理信息服务体系,用活学员管理、教务教学、班级管理等功能,不断更新学员档案数据库,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二是开展在线式教学。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组织学员开展网络教学,引入中央党校等优秀师资课程,打破地域与时空限制,促进教育资源流通与共享。2024年开设《坚持做好两个“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网络课程和视频教学30余次。三是打造智慧化教室。充分利用新闻发布、应急管理等实训教室,开展独具特色的实训课堂,精心开发实训课程《党员干部如何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以真实场景模拟、实际案例操作为核心,着力优化实训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员实战能力和履职水平。
专业化打造教学师资队伍。一是聚焦三个“关键点”,打造专业跟班队伍。严格把握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训前、训中、训后”3个关键点,训前开展“班主任任前培训”,训中坚持“双班主任相互督导”,训后落实“班主任训后复盘”,持续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督促班主任履行好带班管理责任。二是聚焦三种“能力”,打造优秀师资团队。通过“青蓝相约”、组队攻坚等方式,集中开发专题课、微党课,提升青年教师备课能力。2024年新开发打造《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等专题课14堂、《威邑青峰》等微党课3堂。依托“畅享舞台”活动,定期开展教师新课试讲,紧贴实战、以赛促练,提升青年教师授课能力。2024年开展青年教师试讲活动8次。借助微党课“三讲”活动,让教师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送到田间地头,提升青年教师宣讲能力。2024年“桃李成蹊”宣讲队到新场镇、向义镇等地开展微党课“三讲”活动36场次。
科学化制定教师考评制度。一是制定教师考核办法。制定中共威远县委党校《教学科研咨政工作考核办法》,根据专兼职教师身份,明确专题教学、班主任等工作任务,不同任务匹配不同分值,并将教师得分情况与年终绩效、评优评先挂钩,充分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积极性。二是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精心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除教学理论性、教学实用性、教学吸引度外,还纳入教学创新性、教学互动性、教学成果转化性等关键维度。优化与创新评价方式,将评价方式由学员单一评价转向“学员+班主任+听课教师”多元评价,全方位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精准衡量与综合判断,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管、以评促改的目的。
规范化执行教学管理流程。一是提前谋划,确保完成培训目标。根据《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提前制定年度干部培训计划,对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师资选配、教学方式和班务管理等进行专题研究、协商部署,确保培训高质高效完成。2024年共举办主体班次18期1628人次。二是从严管理,确保达到培训效果。严格落实开学承诺、学中督查、结业考核等环节,实施班主任全程跟班制度,组建“班主任+班支委+小组长+跟班联络人”四位一体模式,切实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三是定期总结,确保提升干训实效。建立定期总结制度,通过教学效果测评、收集培训意见等方式了解学员对培训班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召开培训总结会,梳理经验教训,切实做到查缺补漏。
一体化推进教学和科研。一是强化学员参与机制。通过参与学员论坛、集中调研等方式,与学员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机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单向知识传递的局限,充分调动学员主观能动性,与学员共同谋划、深度挖掘,推动形成具有价值与前瞻性的课题方向。二是健全成果转换机制。落实“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建议进决策”要求,做好调研报告向咨政报告转化,科研课题向教学专题转化,学习思考文章向理论文章转化,推动教研咨一体化。2024年共有3个科研课题转为教学专题并成功走上主体班课堂。
(供稿:内江市威远县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