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调研时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强化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养成,是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着力点,是将思想引领、党性锻炼和廉洁要求贯穿始终的必然要求,也是把党规党纪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的必由之路。
一、把握纪律建设的政治属性,持续提升政治定力
政治定力是政治主体的自我控制和意志力,是在政治生活中体现出的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的能力。其奠基于崇高的初心使命,根植于坚实的理想信念,依托于坚定的政治自觉,是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的集中体现,也是党员干部经受政治考验、坚守政治本色的“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讲政治,首先应具备政治定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形势和风险挑战面前,不为噪声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政治定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淬炼的过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属性和时代特征,严格知守党规党纪。一是深刻把握纪律建设的政治属性。发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明方向、固底线的作用,使其成为把准方向的“导航仪”、辨别政治是非的“检视器”、敢于善于斗争的“动力源”,推动养成善于从政治上观大局、看问题的能力,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定力转化为拥护“两个确立”、坚持“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严守党规党纪和政治要求。“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持以党章为根本、政治建设为统领、党规党纪为准绳,淬炼纯粹的政治品格,使讲政治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自觉做到政治上清醒、立场上坚定、行动上自觉,始终保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推动外在约束向守纪自觉转变,持续增强纪律定力
纪律定力是高度敬畏、严格遵守党纪的能力,也是纪律意识外化于行的集中体现。它根植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内源于对党的纪律规矩的深刻敬畏,体现于遵规守纪的坚定自觉。事实表明,违纪发生的原因多样,但根源是纪律意识淡漠和守纪定力不强。党的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是厚植纪律定力的“准绳”。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把增强党员干部纪律观念和纪律自觉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把养成纪律定力作为关键着力点。一是切实解决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要把握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主题内容、目标要求和正确导向,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重点,深入学习党的纪律和规矩,将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厘得清清楚楚、学得明明白白。注重全面准确分析纪律的价值导向和违纪的思想根源,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二是推动外在约束持续向守纪自觉转变。党的纪律不仅具有强制性,而且建立在党员干部的自觉自律基础之上。增强纪律定力,要深刻把握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之间的递进统一、质量互变关系,摒弃党纪学习“功利化、短视化”心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他律和自律、严标准和守底线、融入日常和抓在经常的关系,以党章党规党纪为标尺正身立行,以全周期、全链条的教育管理监督推动他律向自律转变、自律向自觉升华,促进纪律定力养成。
三、发挥纪律的道德砥砺作用,持续涵养道德定力
道德定力是坚守道德准则的能动性力量,体现抵御不良风气和诱惑侵蚀的自制力。养成坚实的道德定力,是党员干部修身立行之本和为官从政之基。
道德是纪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纪律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康德曾言,“善或者恶在任何时候都意味着与意志的一种关系”。道德养成与自律和定力密不可分,道德定力是守纪自觉的重要支撑,遵规守纪是衡量道德定力的核心尺度。不少违纪违法案例表明,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伦理情境和现实诱惑时,如果缺乏坚定的道德意志,就会从失德失范走向破纪违法,出现由风及腐乃至风腐一体。一是发挥纪律的道德砥砺作用。涵养道德定力的基础是自律,重在纪律规范,贵在教育引导。要坚持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和家风教育等一体推进,把巩固正确的道德认知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公私、情法、是非和义利等关系,在养成道德操守的“知、情、意、行”上持续用力,切实筑牢遵规守纪的道德防线。二是在严格自律中提升道德境界。“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党员干部要对照党规党纪要求,强化道德修养和内在修炼,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加强自身是非判断力和道德行动力,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始终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四、坚持重警示与强监督相统一,持续强化抵腐定力
抵腐定力是党员干部在抵制诱惑和防范腐败面前表现出来的自制力和意志力,是一种“不想腐”的清醒、自觉和坚定,也是实现拒腐防变、保持清正廉洁的内因和关键所在。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具备抵腐定力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身无定力难自律。诸多案例表明,如果党员干部缺乏抵腐定力,经不起诱惑和考验,权力就会异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的清正廉明,从根本上讲不能完全靠外部约束,而要靠自觉自律”。党纪学习教育要实现治本功效,需要在持续强化抵腐定力上下功夫。一是坚持警示与监督相结合。警示教育应深刻剖析典型案例,建立健全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机制,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果,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浓厚氛围。加强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管理、分析研判,综合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尤其是第一种形态,持续强化党员干部接受监督的自控力、遵纪守法的执行力和自我净化的免疫力。二是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要从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入手,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夯实廉洁意识,用纪律和规矩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摒除“攀比”“侥幸”“补偿”等不良心理,守住慎欲、慎独、慎微、慎交的拒腐防线,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才能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才能始终做到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作者单位:成都青白江区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