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加强四川三线建设资源研究、保护、利用 提升新时代干部建设国家战略腹地能力

杨丽梅

三线建设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彼时全国八分之一的工业投资汇集四川,四川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战略大后方”,凝聚了不可磨灭的红色资源和工业文化沉淀,孕育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提升干部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履职能力的宝贵养料。

一、加强四川三线建设资源研究、保护、利用是四川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现实需要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四川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四川布局了一大批重要产业和企业,特别是三线建设,使一大批当时属于顶尖的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来到四川。这些都是四川发展的宝贵财富。”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前瞻性、战略性提出:新时期、新时代还是有一个大后方的概念的。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2024年1月18日国务院关于《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明确,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由此提出了新时代四川国家战略腹地研究的重大课题,也对四川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增强建设国家战略腹地能力的新要求。

二、加强四川三线建设资源研究、保护、利用是落实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内在要求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提出“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的最新要求。这里提到了三个重点,一个是党的理论教育、一个是党性教育,一个是履职能力。从理论教育这个角度看来,三线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份宝贵财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探索,三线建设研究是解释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崛起的理想切入点,对今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着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从党性教育角度来看,2023 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在修订中进一步从工作原则、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机构等多方面完善了党性教育的体系机制。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党性教育提升到此前未有的高度,摆在了关键位置。同时,《条例》还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发挥在党性教育中的独特优势。”三线建设在四川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遗产,是四川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三线建设当中蕴含着的三线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等,既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精神的传承创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其历久弥新的历史价值和时代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提升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具有重要价值。从干部能力角度来看,履职能力作为新的重要内容写进了《条例》,这也就意味着,新时代新征程,干部教育培训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开展履职能力培训,积极构建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四川的党员干部提升建设国家战略腹地的能力是履职能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能力提出过明确的要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这七种能力,蕴含在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千千万万的三线建设者当中都能找到榜样的力量。

三、加强四川三线建设资源研究、保护、利用的路径探索

目前,在19个三线建设重点城市中,以攀枝花为龙头,率先把三线建设资源融入干部教育培训,打造了三线建设教学基地,开发了一批三线专题课程。德阳、绵阳、乐山、泸州、自贡、内江、遂宁等地也积极探索三线建设资源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方法路径,将三线建设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但是,整体而言,三线建设资源融入干部教育侧重党性教育,紧扣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不够,针对干部能力提升的课程不多。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三线建设研究成果转化利用不足,可融入干部教育课程少。当前,我省关于三线建设已有一定研究基础和成果,但与四川作为三线建设重中之重的地位还不相适应,在资料收集、协作分工、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卡脖子”“掉链子”等薄弱环节。比如:由于资料涉密等原因,研究成果只能内部印刷出版,作为研究资料使用,不能用于授课与对外宣传等,这是三线建设资源融入干部教育工作的难点和痛点。

树立正确党史观,科学评价三线建设历史。既要实事求是评价三线建设历史,论从史出,注重甄别,不片面裁剪,不强行引申概括,不刻意歪曲篡改;也要全面系统评价三线建设历史,尽可能还原历史原貌,用多种分析方法,将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周到,得出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理性看待三线建设资源的教育功能,提高对三线建设资源融入干部教育的认识。一方面,注重运用历史研究方法集中收集、系统梳理四川三线建设历史成就,及其对我国三线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同时注重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四川置于新中国成立和新时代新征程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场景、不同视域下承担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担当和战略擘画,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学术贡献。另一方面,注重将四川三线建设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特别是作为履职能力培训重点,切实提升新时代干部建设国家战略腹地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