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营经济发展”
安宁:这场高规格座谈会对民营经济发展释放“三重力”
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发展民营经济。座谈会指出,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而对于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感受到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表示,“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鼓励大家“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
注入活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参会企业来看,“含科技量”很高,涉及信息通信技术、智能手机和电动车、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多个领域,体现出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寄予的殷切期望,希望民营企业加快创新突破。此外,也有现代农业和生活服务业等传统行业,以及专攻于金融信托、钢结构、管道产品这些细分领域的企业参与座谈会,既体现出“传统产业要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更展现了国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全面支持。
形成合力,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中,“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等都指向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座谈会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中国改革报》2025年2月19日)
金观平:不折不扣落实支持民营经济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这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各地各部门做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我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加速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31条针对性措施,覆盖民营企业发展各个方面。减税降费、简化审批……各地持续出台政策举措切实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为促进相关政策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来加强政策统筹协调,推动重大举措落地见效。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加快推进,将相关内容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也要看到,一些政策落实不好、效果不佳,部分地区和领域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等环节仍然存在隐性壁垒,民营企业“看得见门、进不去场”。
当前,民营企业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实现转型升级,需要政策托举;加强自主创新,做强做优做大企业,需要政策助力。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民营企业座谈会作出了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一系列部署。下一步,要不折不扣坚决执行,以系统思维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要降低民营企业享受政策的门槛,禁止设立苛刻条件、繁琐手续,推广数字政务,减少人为干预,杜绝“选择性落实”,让企业应享尽享、能用尽用。要强化政策协同,借鉴“单一窗口”模式来打造一体化的执行机制,既避免跨部门的政策冲突,又让企业能够准确对接责任部门。要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检查评估,及时纠正偏差,对执行不力的情况予以惩处。要充分发挥企业作用,除了让企业更多参与政策制定,还可以推广“企业满意度”评估,鼓励企业就政策执行提需求、谈建议,相关部门根据企业反馈进一步调整完善,提高政策执行精准度。
(《经济日报》 2025年2月22日)
周明华:如何让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
深化认识是根本。全社会仍需深化认识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民营企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许多颠覆性技术和商业模式都源于民营企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民营企业是就业的“蓄水池”,尤其在吸纳灵活就业、解决结构性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经济还具有更强的市场适应性和资源配置效率,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全社会需要进一步强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广大民营企业家们也需坚定信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政策不能变,也不会变。
找准机遇是关键。当前,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教育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民营企业家要将企业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紧贴政策方向,强化创新投入与资源整合,深耕本地“有根产业”,主动融入开放型经济。把握政策红利、融入重大战略项目,抢占新兴消费赛道、借力数字化转型与全球化布局。开拓创新,用互联网思维重塑商业模式,用人工智能提升生产效率,用大数据洞察市场需求,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多重机遇中突围。
优化环境是保障。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要素支持力度、加强政策支持等,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土壤。当前,许多政策虽然数量多、覆盖面广,但存在落实难、针对性不足等问题。未来政策设计应更加精准,更能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如融资难、创新成本高、市场准入限制等,更加精准地制定政策。同时,政策执行需加强追踪和监督,确保真正惠及企业,避免“空转”或“截留”。同时强化法治保障,如加大产权保护,严打侵权行为,建立快速维权机制等,让企业家安心谋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民营企业得以“枝繁叶茂”。
爱拼敢干才会赢。当前,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民营企业家应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勇于面对挑战,敢于拼搏,民营企业家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带领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前沿,主动培育新质生产力,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持续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川日报》 2025年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