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

◇ 张海燕 陈昌荣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指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深刻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关怀和重视,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科技竞争白热化、国内消费升级等新挑战,如何深刻理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蕴、独特优势与实践指向,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

一、深刻领会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蕴

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创新力和韧性的市场主体,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一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区域、城乡、行业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发展差距,尤其是收入分配差距还相对较大。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为逐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差距贡献更大力量。

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开放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积极推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绿色转型,向创新要动力、要红利。在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较高。释放民营经济的创新动力和发展动能,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同时,在推进高水平开放过程中,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有机衔接,离不开民营经济发挥作用。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经济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托起了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二、全面认识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

民营经济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就业、财政税收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民营经济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敢为天下先,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为我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民营企业前500强拥有66.67万件有效专利,较上年增长9.39%;其中,国内有效专利数量增长8.86%、国际有效专利数量增长13.61%。新征程上,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民营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民营经济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只有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长期的社会稳定与和谐。目前,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民营企业数量持续增多,对于保障和扩大就业能够发挥独特优势,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对解决就业问题起到了“稳定器”作用。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37%。2023年,民营企业前500强吸纳就业总人数1065.75万,户均2.13万人。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三,民营经济是国家税收的重要增长极。税收是国家有序稳定组织财政收入并用于公共事业的主要方式。随着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其对税收的贡献率也不断提升。2023年,民营企业前500强纳税总额达1.2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11%。纳税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44家,占500强比例为48.80%;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63家,占500强比例为12.60%。近年来,国家通过推进税收征管改革、落实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从长远上也有利于国家税收的增长和国民财富的增加。

三、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指向

我国民营经济有党中央的坚定支持,有各项改革举措的有力保障,民营经济的创造活力一定会充分迸发,汇聚成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是强化法治保障,维护合法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加强对民营企业原始创新的保护;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落实落细各项科学部署,让民营企业在市场中依法合规经营、依法合规竞争,心无旁骛谋发展。

二是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哪里空气清新、环境优渥,企业就往哪里走,活力就向哪里聚。要尽快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非禁即入”要求。细化举措,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最新部署,指向的正是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三是营造积极社会氛围,提振发展信心。现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都十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关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立场态度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放下包袱,大胆发展;坚决打击抹黑诋毁企业形象声誉、炮制散布虚假不实信息等涉企网络不良行为,进一步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