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邓小平何以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侯德邻

改革开放是同邓小平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为什么是邓小平而不是其他人成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怎样成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两个就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

邓小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参与领导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他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邓小平率二野进军西南,和兄弟部队一起解放了西南。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委。他领导了西南的政权建设、经济恢复、减租退押、土地改革、清匪反霸、三反五反、进军西藏,主导修建了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短短几年,西南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些成绩的取得,展现了邓小平高超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凸显他不仅能带兵打胜仗,而且善于治国理政。1952年8月邓小平担任政务院副总理,1954年4月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54年9月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4月又在党的七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员。1956年9月,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邓小平参与领导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既见证了经济发展的高光时刻,也经历了发展受挫的苦涩,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因此他的改革开放思想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好些人都参与领导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为什么唯独邓小平成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与他在“文革”中的特殊经历是分不开的。

邓小平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使全党全国人民思想大解放,为接受他的改革开放思想扫清了障碍。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文革”结束。1977年7月17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议》。此时,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都已经逝世,陈云身体欠佳,领导国家发展重任落到了他的肩上。邓小平敏锐地注意到,发达国家利用二战后的和平时期,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发明并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改革了经营管理方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亚洲出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四小龙”,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实行了开放的经济政策。邓小平更加坚信,要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行改革开放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当时人们的思想仍然被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所束缚,迈不开步子,要让改革开放思想被全国人民接受,并非易事。他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1978年5月30日,邓小平在同胡乔木等人的谈话中指出,“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莫名其妙!不但军队有这个问题,现在我们的外贸、我们的管理,我们的经济政策,都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自己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很多事情不敢搞”。邓小平是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党内外享有崇高威望,在他的领导下,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才得以突破重重阻力,在全国开展起来。通过这场大讨论,澄清了理论是非,打破了人民思想上的束缚,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深入人心,人们开始独立地思考问题,为全党、全国人民接受他的改革开放思想扫清了障碍。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接受他的改革开放思想作了充分思想准备。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2月13日,邓小平在闭幕会上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在讲到第一个问题“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时,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在这段话中,改革已被明确提出来了——“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开放则隐含在“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中,因为开放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方针之一。在讲到第四个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时,他明确指出:“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不仅新引进的企业要按人家的先进方法去办,原有企业的改造也要采用先进的方法”。这里,开放已是呼之欲出。因此,可以说,讲话提出了改革开放思想,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接受这一思想作了充分思想准备,讲话实际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改革开放思想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接受并转变为党中央决策,由此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作出把党和国家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公报郑重宣布:“现在,我们实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恢复和坚持了长时间行之有效的各项经济政策,又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因此,我国的经济建设必将重新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这表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已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接受,变成了党中央的决策,由此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以非凡的勇气、过人的智慧、惊人的魄力、宏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力挽狂澜,拨乱反正,拨正航向,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朝着改革开放方向前进。改革开放使我国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使我国经济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增强、民生大改善,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为党和人民所建树的卓著功勋将永远彪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史册。历史选择了邓小平。他领导了伟大历史转折,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使命担当、无私无畏的品格、丰富的经验、国际的视野、清晰的发展思路和驾驭复杂局面、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成就他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人民授予他的崇高称号,饱含着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感恩。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原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