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建设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谋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从体制机制上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这一系列重要论断体现了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明晰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联系。教育提供优质人才供给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反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三者内在一致、相互支撑。
一
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
聚焦学科设置调整机制
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功能,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我们党将教育提至“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是立足于高质量发展全局,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通过教育塑造科技、人才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国家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聚焦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推进育人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领域改革,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承担着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和科技创新人才生力军重任。其中,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其结构的合理性和质量的卓越性,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等,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突破点,聚焦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升级,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以学科改革小切口解决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大问题,提高学科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急需的适配度,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二
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在推进科技体制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中国创新能力已跃升至全球第11位,标志着我国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但我们仍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尚未得到改变。实践反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一要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针对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问题导向为核心,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系统推进各项改革落地生根。二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通过打造前沿科学中心,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等举措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然而,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大量科技成果“沉睡”于实验室,未能实现科研成果市场化,阻碍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针对此,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创业、下放科技成果所有权和使用权等,以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创新质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三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强化人才自主培育与人才评价激励
以人才智动力赋能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仍需正视在战略人才力量构建上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高质量人才供给尚难以支撑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需求。一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发展态势,打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链条。针对拔尖人才的甄别、培养,我国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深入实施“拔尖计划2.0”“101计划”“419计划”等,强化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依托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等,形成大中衔接、本研博贯通的人才培养全链条,提升自主培养质量。二是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潜力。人才评价体系在人才的培育、选拔、任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导向作用。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人才评价改革,陆续发布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力图破除“四唯”不良倾向,疏通人才引育用留的机制性梗阻,致力于构建一个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聚焦人才评价中的“顽瘴痼疾”,深化科技人才计划、科研经费管理等制度改革,为科研人员“减负”“增收”;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解决制约人才晋升的僵化标准和科研人员的职业倦怠。这一系列文件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明确了评价制度改革的重点方向和任务,为科技人才营造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良好环境。
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的具体部署,要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一体改革,发挥教育先导性作用,突出科技战略性地位,增强人才根本性作用,强化三者高效协同联动,打破传统体制机制的领域壁垒,集中资源和力量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作者分别系四川省委党校2023级硕士生,四川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