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导向”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一项涵盖广泛、具有高度专业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系统、全面、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
坚持目标导向
坚定正确办学方向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首要的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为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提出“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的办学要求,强调“政治方向好像是一个人的头,有了头其他各部分才能动作”。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效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多样多变,在互联网新技术特别是AI技术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更加多元,面临不少新矛盾、新任务、新问题和新要求,迫切需要在回应时代重大课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质效。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实施高质量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破解制约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根本的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核心是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关键是守正创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着力打造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范式新形态,确保广大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
坚持需求导向
注重系统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
“五个重大关系”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维,充分体现了国家战略需求、民生发展需求、学生个人成长需求、社会发展需求等“多重需求”对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新要求、新期待。这就要求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系统观念,以整体眼光看待问题,系统设计、全面推进立德树人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实现立德树人整体效应最大化。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需要由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尽其责、系统推进,形成强大合力,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抚顺市第二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