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生态助推杭州“六小龙”出圈
民营经济主导的蓬勃文化生态。浙江人口众多,资源禀赋并不优越,受“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环境所迫,百姓家家户户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十分强烈,自主创业意识得到了极大激发。凭着“山海并利”创造的商机,环海商贸牵引工坊制作,一个个民营企业犹如漫山遍野的野草生根发芽、蓬勃生长,反过来又创造了浸润于浙江人内心深处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义利并重、通商惠工的地域文化,支撑着民营经济繁荣发展。截至2024年底,浙江省常住人口为6670万人,全省民营企业在册总量为350.53万户,“六小龙”只是众多民营企业中的代表。而且,由于民营企业具有极大自主性,创什么业、怎样创、走什么路都自己说了算,容易形成团队的高度凝聚力和强劲生命力。同时,民营企业还具有创新性和敏感性,商机敏锐、头脑灵活、方法独特,善于捕捉市场需求变化、科技创新前沿尖端关键问题,既紧跟时代潮流,畅通信息交流,又共商信息研判与产业分工,推动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
为民便利的发达投融资市场。民营经济市场导向性强、创新创业活力强、高效灵活,然而起步阶段所需资本支持的需求强、风险大、抱团共赢期望值高。浙江民营企业规模巨大,长期发展形成了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企业家有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胸襟。同时,政府扶持资金也为民营经济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天使资金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资金支持,为更多民间资本投资注入了强有力的信心。浙江发达繁荣的民间投融资市场秉持资本来自民间、借贷投融资为民便利、“雪中送炭”解危助困、投融资所得盈利共享的人文精神,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以民间投融资为纽带的创新创业发展共同体文化。“一个好汉三个帮。”文化赋能企业、文化赋能高校、文化赋能政府,人与文化、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形成了有机统一体。在“六小龙”出圈的背后,是更多的民营企业携手组圈、抱团冲杀,互帮互助、协作共赢。民间市场富有发展创新的共同体主义价值观,我们要深度透视杭州“六小龙”出圈的投融资市场的成功仅仅是“冰山一角”,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背后深藏的互帮互助的投融资机制所形成的共同体文化,这是使更多企业在攻克前行道路阻点难点中敢于凝聚一切力量发动“巨人与神之战”的强大力量。
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首先,浙商有敢闯敢试、坚韧不拔的自主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之初,浙商依靠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灵活的经营策略,从社会最微观的需求起步,硬是闯出了一条新路。比如依靠“鸡毛换糖”、打造家庭作坊,靠自主拼搏创业,完成原始积累,建成包罗万象的小商品市场并走向全球市场。自主创业过程绝非易事,而是充满艰辛,为了成就事业,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市场就开拓市场。在此过程中,浙商从不计较苛刻自己,“睡着地板、当个老板”,有“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历经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其次,浙江有会稽山的工匠精神,可以为强脑科技研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六小龙”企业为真实再现历史场景可以走遍千山万水,为解决技术突破、资本博弈、市场转化等多重困难挑战可以“说尽千言万语”求融资、“吃尽千辛万苦”和“历经千难万险”,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再次,浙商具有适应市场、善于革新的改革创新精神。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浙商不固守传统模式,迅速开发并转化应用新技术、形成新业态。比如,“莫名其妙”“点石成金”“无中生有”等的嬗变、创新妙招给义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主动求变的精神也在新时代使更多企业走在了产业升级的最前沿。最后,浙商有谋篇布局、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浙商的冒险,是建立在敏锐的市场研判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之上的,即使面对风险,也能够通过产业链协作共渡难关,具有极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且,浙江素有商帮文化传统,一人带一乡创业、一企带一域发展、城市带乡村繁荣、东部携手西部共富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DeepSeek开放源代码让全球共享,在科技创新领域以自加压力“跑得快”带领行业前行。
尽责尽力、放下身段当好“店小二”的人文政府。只有摆脱官本位传统,破除科层制官僚作风,将全力打造为企业服务的服务型人文政府作为目标,主动放下身段为民营经济当好“店小二”,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用数字化、网络化媒介为百姓和企业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最优质服务,严守法规又热情服务,才能成为企业创业成长的强有力呵护者,才能创造最优质、最低廉的营商环境,弥合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权责与合作鸿沟,助力解决企业创新进程中必然面对的障碍和难题。
(《学习时报》 2025年4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