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力量

□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荣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局高度,就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为什么学习党的历史、如何研究党的历史、怎样运用党的历史等重大问题,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历史思维的光芒,把党对党史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党史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结合四川省党史工作实际,全省党史部门要进一步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推动实践的政治自觉,保持历史清醒、历史自觉、历史主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党史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党史姓党”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牢牢把握党史工作的原则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门具有鲜明党性的科学,强调党史研究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就要求把“党史姓党”与“科学精神”统一起来,用党史讲好政治,以党史揭示科学。党史编辑、研究、征集、宣传、审核都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而是政治性很强的党的工作,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处理好政治与学术、历史与现实、研究与宣传的关系。“党史姓党”是党史工作的根本要求,为“科学精神”提供方向指引,离开了“党史姓党”,党史研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使历史虚无主义有可乘之机;“科学精神”是党史工作的重要原则,为“党史姓党”奠定了坚实基础,离开了“科学精神”,“党史姓党”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全省党史部门严格遵循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编纂印发《习近平总书记关怀指导四川工作资料摘编(2012—2024)》,编撰《四川百年党史中的纪律故事》《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期间党的纪律建设资料选编》服务党纪学习教育,认真审核涉党史题材的书稿、展览展陈、影视剧作等,守好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埋头修史”与“关注现实”相统一,务实发挥党史工作的职能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强调要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这就要求把“埋头修史”与“关注现实”统一起来,在传承好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基础上,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发挥资政育人实效。党史研究既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又是青灯黄卷、清苦严谨的细致活,只有沉得住心气、耐得住寂寞,甘坐板凳冷、俯身苦钻研,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地投身于党史工作中,才能拿得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埋头修史”不等于“闭门造车”,党史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历史烛照现实,用历史思维解决现实问题,党史工作者必须胸怀强烈的现实关怀,关注中国的现实,关切四川的发展。全省党史部门认真担负起为党编修红色家谱和“传经弘道”的光荣使命,笔耕不辍、接续奋斗、扎实推进党史基本著作编写和党史专题研究,仅2024年就推出《中共四川省委执政实录(202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录(2020—2024)》《四川省红色遗址普查成果汇编》等党史编研作品260余部,持续擦亮四川红色品牌,大力提升红色资源大省的影响力。同时,紧紧围绕“党之要情”“国之大者”“省之要事”,找准党史资政研究的切入点,撰写资政报告300余篇,其中加强红色美丽村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培育山莨菪产业链、开发玉溪河水利工程文旅价值等建言资政转化为决策参考,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历史支撑和智力服务。

坚持“精耕一域”与“把握全局”相统一,着力推进党史工作的主责主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一如既往把深化党史研究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进一步抓好,要以深化党史研究为重点,全面推进党史领域各项工作。这就要求把“精耕一域”与“把握全局”统一起来,善于立足一域谋全局,推动新时代党史工作全面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既要全力精耕党史又需注重着眼全局。善于立足职能职责,主动把党史工作放在党委工作大局中,定准坐标、找准座次,正确处理好“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做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从中观层面来看,既要着力深挖深研地方党史又需整体观照中央党史。深入探寻百年党史中的四川印记,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四川元素,深入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四川实践,将中央党史中涉及地方党史言简意赅的“写意画”,用心拓展、细致描绘成浓墨重彩的“工笔画”,把枝繁叶茂的地方党史写细、写实、写生动。又要整体把握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百年党史的脉络和全貌,自觉将地方党史放在中央党史“大棋局”中来审视、来思考、来研究,确保地方党史与中央党史在基本史实和历史观上保持一致。从微观层面来看,既要致力统筹推进党史面上工作又需精心抓好党史重点工作。加大一体化协同推进编、研、征、宣、审等各项工作力度,既要学会“弹钢琴”,也要善于牵住“牛鼻子”,精心抓好事关党史工作全局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坚持口碑出自精品,业绩铸就口碑,强化精品意识,树立精品标准,在提高成果质量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坚持“史家直书”与“大众话语”相统一,不断提升党史工作的方法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这就要求把“史家直书”与“大众话语”统一起来,一方面,在党史编写过程中要严格忠于史实,客观的历史是怎么样,写出来的历史就是怎么样,既不拔高溢美,也不隐匿瑕疵;另一方面,要在正确认识、全面记载和客观反映党的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写作手法,丰富表达形式,创新体例体裁,将党史写得有血有肉、有质有文,见人见事见精神,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把有意义的道理讲得更加“有意思”。特别是在党史基本著作等大部头撰写过程中,努力把学术概念和理论观点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既准确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客观讲出历史的所以然,让党史更加可读、可信、可取,更加贴近读者。省委党史研究室在修订《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第二卷、编写《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第三卷过程中,在充分运用史料的基础上,努力改变干瘪、生硬、枯燥的写法,采取史论结合、夹叙夹议的方式,力求作品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历史厚度,还有情感温度;积极开发党史普及读物,汇编《四川百年党史中百例党性党风党纪故事》《四渡赤水四川故事》等,创新党史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党史主题短视频展播评选、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巡展、大学生有声阅读党史作品等活动,制作《追寻·四渡赤水在四川》文献电视片,通过丰富多样、有声有色的内容供给,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内强素质”与“外部借力”相统一,稳步建强党史工作的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史工作,关键在人,在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强调要凝聚各方面研究力量,共同推动事业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把“内强素质”与“外部借力”统一起来,在党史工作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统筹。党史工作因党而立、为党而生,党史部门必须强化“看家本领”;党史工作又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必须借助外部力量实现工作质量和效益最大化。“内强素质”和“外部借力”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内强素质”是基础,是根本,是内因;“外部借力”是手段,是补充,是外因。一方面,党史工作者要通过苦练内功、自我挖潜,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主动担当作为,以“有为”争“有位”;另一方面,要善于借智借力、开门办史,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从“一家独奏”走向“器乐合奏”,推动实现资源互享、智力互补、成果互惠,共同画好党史工作最大同心圆。全省党史部门围绕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专业素质技能提升,去年全年举办培训450余场次,持续建设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牢牢树立一盘棋意识,持续深化上下联动、横向互通的合作层次和领域,建立全省党史专家智库,出台《关于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的指导意见》《党史工作基层联系点管理制度》等,总结推广基层壮大党史工作力量的创新工作经验,推动大党史工作格局向纵深发展。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