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地方实践与国家战略的互动逻辑
在全球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这一国家级战略。追溯其发展历程,这一战略思想的萌芽可以上溯到21世纪初的“数字福建”实践。从沿海省份的地方探索到覆盖全国的战略布局,从区域性的数字化尝试到全方位的国家规划,这一历程不仅是中国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更是地方实践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典范。
“数字福建”的起源与发展
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是对当时全球信息技术革命趋势的敏锐洞察,也是对福建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部署和推动下,“数字福建”建设迅速展开,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数字福建”率先构建了覆盖全省的电子政务网络,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网络互联互通。同时,福建还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数字经济领域,“数字福建”促进了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一批新兴业态和经济增长点。在政务服务方面,“数字福建”推动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创新,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和“最多跑一次”的便民服务,极大提升了政府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20多年来,福建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确定的“数字福建”建设理念、目标、框架和机制持续推进,先后制定实施5份“数字福建”五年规划,并配套编制年度工作要点。这种持续性和系统性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数字中国”成功构建
“数字福建”的成功实践,为“数字中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的宏伟蓝图。“数字中国”不仅是对“数字福建”等地方实践的总结和提升,更是对新时代中国数字化转型方向的明确指引。
“数字中国”战略明确了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安全保障等关键领域的建设任务和目标。这一战略旨在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我国正加快5G网络、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数据资源体系方面,我国正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促进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和价值释放。在数字技术创新方面,我国正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努力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在数字安全保障方面,我国正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体系,确保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不受损害。
“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也为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带来了新机遇。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提高了政府服务效能和治理能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数字社会构建的逐步完善,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推动了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地方实践与国家战略的互动
“数字福建”与“数字中国”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体现在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模式,更体现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方面,“数字福建”的成功实践为“数字中国”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福建在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经济培育、数字社会构建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为“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例如,“数字福建”在电子政务领域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为“数字中国”建设中的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数字福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先行先试,也为国家层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另一方面,“数字中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也为“数字福建”等地方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有力的支持。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层面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地方实践提供了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同时,“数字中国”战略所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方向和重点任务,也为地方实践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引和更明确的目标。
“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地方实践与国家战略之间的紧密互动和相互促进关系。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数字福建”等地方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模式,为“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而“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也为地方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有力的支持保障。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峨眉山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