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我心中不灭的灯塔
作为一名基层党校的党史教师,我的人生和事业,是在长征教学研究中成长起来的。红军长征入川90周年之际,回顾自己长征研究的点点滴滴,既倍感亲切,又感慨万千。
我的长征研究之路:
从“迷茫”到“回归”
1993年8月,我以山区小县高考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1997年7月,我毕业回甘孜州工作。由于1995年甘孜州委党校开始办函授教育,《中共党史》课程教师紧缺,因此州委党校专门给州人事局打了报告,要求调配一名历史老师到党校任教,而这个人恰恰就是我。于是,1997年7月,我到甘孜州委党校报到,成为一名光荣的党校教师。
世纪之初的党校,焦点都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实用学科上,其他老师对经济学、管理学的术语信手拈来,而我依然是一成不变的历史老调,感觉没跟上时代发展。于是我就开始艰难地转研究方向,先是学经济,结果一塌糊涂;后又学法学,依然走投无路。我迷失在选择的路上,看来自己离一名优秀的党校教师是越来越远了。那时,我的人生充满困惑和迷茫。
2012年10月—12月,我有幸被选派到省委党校科研处挂职学习。这是一个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能力的绝佳机会。在此期间,我不但熟悉了课题的选题论证、调查研究、立项结项等研究程序,学会了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研讨会的筹办等工作方法,也在科研处的同志们身上学到了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难得的挂职锻炼,我接触到了什么叫研究,什么叫学术,从而走上了规范的研究之路。从此,我开始坚定不移选择把研究作为自己教研事业的基础和支撑。
2014年,我盯上了甘孜州党史和红色资源的研究,算是开始“回归”主业主课了。当年申报的甘孜州社科红色文化方面的项目,得到了时任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应用性签批,接下来我在省社科联、省委党校、省社科院也先后立项研究了一批关于甘孜州党史和红色文化方面的项目,初步积累了甘孜州党史学科基础和搭建了理论框架。这期间我研发了一批学员认可度较高的特色课程,开始进入党校主体班和各部门各系统培训班课程体系。回归“主业主课”取得初步成功。
2018年,省委党校开展了“长征精神数据库”建设项目研究,我有幸参加了其中“甘孜部分”的资源采集和项目研究工作,收集了较为齐全的甘孜州长征精神资源,特别是跟着省委党校专家学者学到了不少真本领。这时候,我才基本具备了一个地方党史研究者的条件。
2020年,省委作出联合共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决策部署,我参与了甘孜泸定桥分院的筹建,担任了业务研发工作。其间,再次有机会和省委党校专家学者开展工作联系和学术交流,大大提高了我的党史学术功底和教研能力。
我的长征研究之法:
抓特色、聚重点、建载体
一项事业的成功,仅仅依靠专业优势,是不可能的。凡成大事者,必有情怀,必有高于物质和利益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梳理我的长征研究方法和经验,主要体现在:
基础工程是建立资源库。资源库建设是最基础的研究,也是最管用的研究。自从我参与四川省委党校长征精神数据库建设工作以来,资源库建设就成为一种重要研究方式。目前我基本完成了长征精神数据库甘孜部分的建设,现在正在建设基本文献资源库、党的民族政策资源库和康藏历史资源库。目前,甘孜泸定桥分院构建了全州党校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每年分享100门课程、500本图书和1000篇学术文章,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源。
根本大计是建设教材体系。是学校就应该有教材,没有教材的教学是没有学科基础和学理支撑的教学,其教学质量和水平必然有限。甘孜泸定桥分院的立校之本和建校之基是伟大长征精神,首先应把甘孜州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资源研发成基础教材。目前我们已完成《红军长征在甘孜州的艰难岁月》教材的初稿编写,计划明年出版。“老西藏”精神是甘孜泸定桥分院的特色资源,目前我们正围绕和平解放西藏研发“老西藏”精神教育教材《和平解放西藏的甘孜岁月》;“两路”精神是甘孜泸定桥分院的优势资源,正围绕修筑和经营“川藏公路”研发“两路”精神教育教材《修筑“川藏公路”的艰辛历程》;感恩奋进是甘孜精神的基本内核,正围绕甘孜州民主改革、新时期改革开放和新时代脱贫奔康研发感恩奋进教育系列教材。
关键一环是研发课程体系。党史和红色资源只有研发成课程,才能有效教育学员;课程只有形成体系,才能达到提高水平和确保质量。甘孜泸定桥分院的教学资源完整而丰富,关键是要研发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我一方面积极申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总部精品课程,另一方面大力研发配套课程,编写了课程集《迈向新时代的长征精神·甘孜篇》,微党课集《甘孜涉藏地区红色故事汇编》,现基本具备了精品课程(10门)+特色课程(20门)+辅助课程(30门)+微党课(100门)+现场解说词(遍及15个县市)的课程体系,做到了“学员走到哪里,教师就讲到哪里”。
科学献策申建一批纪念馆(陈列馆)。为推进全域博物馆之州建设,系统提出学科论证和建议,申建一批纪念馆(陈列馆),提高红色教育品质。如甘孜县申建甘孜会师纪念馆(陈列馆)和“十八军进藏”纪念馆(陈列馆)。在学科论证基础之上,努力为这些纪念馆(陈列馆)提供展陈内容和撰写解说词。目前,这些馆陈设施部分已经开建,部分已进入论证和筹建环节。
(作者单位: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