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问做在“脚下” 让历史照进现实
长征,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谈到长征,您会想到什么?是血战湘江、是遵义会议、是“三军过后尽开颜”,还是毛主席曾谈到的“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相信不同的人,对长征有着不同的认知和体会。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否定长征的重大意义,无论对长征历史有无系统学习,都多多少少知道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对于我来说,在学生时代就对长征有过了解,但系统性的学习还是来到四川省委党校工作后。2020年,省委作出联合共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决策部署,我有幸被选派到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挂职,根据开展教学工作的需要,开始对长征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从《红星照耀中国》到《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从《中国的西北角》到《红军长征记》,走进长征历史,就是走进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历史中惊天动地的恢弘篇章,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伟力不断给予我震撼,呼唤着我在今天“学习长征历史、感悟长征精神、讲好长征故事”,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回顾“我与长征的故事”,2021年、2023年,我两度与省委党校郭从伦教授合作打造《红军长征在雅安》《红军长征在四川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及启示》专题课,并最终成功申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精品课项目;2024年,省委党校主体班开展“长征文化系列讲座”,我两次作“长征与中国革命”专题讲座,收到许多学员的积极反馈。谈到学习长征历史的体会,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点。
第一是把学问做在“脚下”,多走进“历史的现场”,身临其境寻求真感悟、真体会。
夹金山、大草原在今天可能是风景宜人的景区,但在当年那是实实在在的生命禁区,沧海桑田的背后既有当年红军战士的舍生忘死,也见证了党领导人民创造的辉煌巨变。
比如,四川长征干部学院5个分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雅安夹金山分院、甘孜泸定桥分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就为我们走进“历史的现场”,创造了十分便利的学习条件。
比如,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长征精神教育馆,将来一定能够为长征历史研究和宣传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更便利的条件。
比如,四川丰富的红色资源可以为我们所用。记得在打造《红军长征在四川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及启示》专题课时,曾一度没有思路难以推进,我便到成都建川博物馆“红军长征在四川”展馆去参观学习。展馆中丰富的文字资料、影像图片一下让我茅塞顿开、文思泉涌,为后期专题课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很大帮助。
第二是让历史照进现实,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长征历史是一个丰富的宝库,有很多内容值得深入学习和挖掘。谈一点比较深刻的感受,就是长征历史中的“大”与“小”。“大”是精神伟力,“小”是个人命运,学习长征的历史既有“大道理”的启示,也有关于“小人物”命运的深思。例如,关于长征的历史叙事对20世纪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陕北延安成为全国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向往的革命圣地,不仅仅因为中共在当时举起了抗日的旗帜,还因为对长征历史的宣传,让当时的国人真正认识到了共产党人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平等民主,为救国救民敢于牺牲一切。正是这些精神品质,让共产党人成为国人心中的“革命新人”。
但是关于长征历史叙事是如何形成的呢?大家也许未必熟悉,其中还有许多资料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整理、去提炼。历史是鲜活的,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的一句话,也许就是某个历史人物的一生。当我们真正潜下心去学习,走进历史深处的时候,会有许多属于自己的深刻感悟。
总之,我们今天学习长征历史、感悟长征精神、讲好长征故事的主题主线,都是服务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通过对长征历史的研究和讲授,让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光荣传统、继承精神财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也是党校人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华儿女多奇志,巴山蜀水育英杰。四川咆哮的大河、巍峨的雪山、茫茫的草地,留下了无数革命先辈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奋斗足迹,将不断激励着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