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四艺”风华 养人文底蕴
近年来,威远县委党校专注提升教职工综合能力素养,成立“四艺修身”兴趣小组,搭建“党性铸魂、兴趣赋能”的干部培养平台,从文学素养、思辨能力、审美水平和健康体魄四个方面,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党校人才队伍。
“昼耕夜读,笔耕不辍”——以文载道,铸就思想之魂。成立“笔耕”写作兴趣小组,通过阅读分享书籍、撰写发表文章等方式培养教职工对文学创作的兴趣。今年,开展“气清景明•春祭英风”等“悦读时光”系列主题活动,小组成员阅读分享《苦难辉煌》《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等红色书籍50余本,从书籍中汲取智慧营养,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吾辈国人,当承前人之志,担时代大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小组成员写下的感悟,也是许下的铮铮誓言。今年以来,由小组成员撰写的《祭烈士陈红军》在县作协刊物《逐日》发表,《以“五化”工作法提升基本培训质效》等两篇文章在行业报上发表,《对威远羊肉汤品牌打造的思考》在国家A类学术期刊发表。写作小组的成立,激发了教职工的创作动能,更是为文学与科研素养的提升开辟了新路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言之有理,传递精神火种。成立“言蹊”演讲兴趣小组,通过演讲技巧培训、舞台成果展示、参加演讲比赛等形式,为年轻教师搭建锻炼展示平台,为更快更好站上站稳党校讲台夯实基础。小组自编自导红色情景党课《许党为民万事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汲取磅礴奋进力量》等19堂微党课,借助“舞台”将革命烈士不屈的战斗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精神力量传递至广大群众与干部心中。
“一开始加入演讲小组,总是害怕走上舞台。”小组成员坦言,“但经过许多天的练习、展示,发现不仅自己的演讲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是令我对今后面向学员讲课有了信心。”今年以来,小组成员开展微党课宣讲9场次,覆盖人员750余人次。由小组成员参与的《种子里的新希望》在“强国有我 挺膺担当”内江市第四届基层理论宣讲大赛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四川省第三届基层理论宣讲大赛南充片区赛荣获三等奖。
“追光掠影,万象生辉”——光影定格,追寻红色足迹。成立“追光”摄影兴趣小组,通过拍摄照片,录制、剪辑视频,以“视觉化表达+实践性参与”模式,提升教职工的摄影能力与审美水平,将党性教育融入创作实践。今年以来,小组成员深入威煤工业文化陈列馆、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等红色基地拍摄影像资料,开发打造《“三威”工业历史与文化》《千锤百炼是钢精 熊熊烈火炼忠贞——缅怀罗世文烈士》等6堂地方课,制作完成“好人故事·为你诵读”“一生家国情·诗书伴我行”等多个主题活动视频,将教职工的精神风貌以数字影像的方式进行记录宣传。“清明诵读——《郊行即事》”视频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举办的清明诵读会中获最佳人气奖,“最美人间四‘阅’天 书海扬帆志愈坚”视频被今日头条采用,“悦读时光•梦想起航”视频被学习强国采用。
小组成员均表示,过去讲课文字居多,现在通过照片与视频,重新让学员“看”到了先辈们的足迹,影像让党性教育更加立体,也让大家的艺术品鉴能力得到了提升。
“悦以强身,运动不息”——强健体魄,凝聚奋进力量。成立“悦动”体育健身兴趣小组,通过每日做工间操,定期组织户外活动,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每天上午十点,校园内总是会响起振奋激扬的音乐,教职工精神抖擞,跟着节拍做广播体操,留下整齐划一的身影。每日在办公室承受“案牍之劳形”的教职工,通过工间操与户外活动让筋骨得到舒展。体育运动提振了教职工的“精气神”,锻炼了“体魄魂”,凝聚了团结奋进力量。今年以来,已开展体育活动50余场次,参与教师达300余人次。 (作者单位:威远县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