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雄狮:守正创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电影《雄狮少年2》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纪念会上讲道:“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狮子是中国在国际上的一种形象,“醒狮”作为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民族瑰宝,通过《雄狮少年2》向我们走来,正如中国这头睡醒的狮子,归来仍是少年。
《雄狮少年2》是年前上映的一部国产动画电影,讲述了舞狮少年阿娟参加格斗比赛的故事。阿娟是比赛中最年轻的选手,就像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作为现代化舞台上的新秀,既有传统的“武术”根底,又要适应现代的“擂台”规则,被生计所迫参与竞技格斗,就如近代中国被迫卷入现代化的浪潮,没有后退之路,只有一往无前,守正创新以求真,才能走得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是选择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事情。”近代百年的探索,我们走出了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为一只在守正创新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少年雄狮。
一
守正需要坚持的勇气和求存的智慧
守正需要坚持的勇气。阿娟在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以在工地打工为生,舞狮成了生存之外的点缀。曾经叱咤上海的四大拳手也在夹缝中艰难转型,就像曾经中华传统文化面对西方现代化,或抱残守缺如洋务派“中体西用”,或急于求成如西化派“全盘西化”,都没能找到一条解决古今中西问题“体用贯通”的道路,反而使原本的中华主体文化越来越边缘。然而,他们的努力不应当被否定。中国近代史上一批批上下求索的前辈,在适应现代化浪潮中不断追问“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向西方学技术、制度、文化,对传统进行反省。从洋务派“师夷制夷”、维新派“变法图强”到革命派“振兴中华”,即使是西化派,也不可否认他们的初心是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欲使中华民族走上自由解放的道路。虽然荆棘密布、道路崎岖,但他们的坚持都彰显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守正需要求存的智慧。现代社会是一个国际的多元竞技场,场上各个国家的拳手打法不一,但底层逻辑都是在西方文明上建立起来的丛林法则、霸权暴力。现代格斗规则之下,可以“合法地”地使用暴力。这与中国传统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的文明观不相同。当传统中国进入现代世界,由“天下”变为“国家”,和平、和睦、和谐的高位文明就面临被霸道强权收拾的处境。这就是近代以来我们“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原因,这也是毛主席说“老师老是侵略学生”的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先求生存、再图强大,阿娟以此智慧打进四强,可以说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的历史写照。
二
创新需要服善的精神和求变的方法
守正不是守旧,尊古不是复古。阿娟的老师曾接受过对手的挑战,虽然惨败,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找各种资料研究,看国外的比赛、分析对手的打法、用科学的方法梳理传统武术,他说:“现代格斗也是从传统发展而来,我们自己的传统武术要发展,就必须学习现代的方法,进行改造和创新,找到适应现代规则的办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当如此。向强者学习,是服善。学以致用,需要方法。
要通过对比“他者”分析自身的不同。中华传统文化有其发生的土壤,比如在漫长的多民族融合中形成的“大一统”思想,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多元一体、和而不同是基本理念,但“只知有天下不知有国家”的传统状态要适应西方率先发展起来的国际体系,存在维持道义高度与实现现代化的两难困境。找到与西方文化的差别,为中华文明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要结合自身传统找到新式的方法。多民族国家要适应国际体系,要形成现代国家观念和制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现代化的产物,它的普遍性理论与中华文明的天下观视野相契合。新的方法并不一定要抛弃传统走邦联制或联邦制,也不一定要抛弃大同走对抗性的零和博弈,同样可以“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激活传统,为中华文明既保持道义性又实现现代化找到了出路。
要在实战中随机应变。方法是战略与战术的统一,战略应该提前谋划,但战术却没有现成的,正如选手不可能在比武前就想好一切应对的招式。如何见招拆招、打出怎样的招法只能在实战中灵活机动,在认识中实践,在实践中认识。这考验着每一代开创新局、推进发展的人。“第二个结合”的具体创新需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求新求变中继续探寻。
三
求真需要前瞻的谋划和系统的思维
现代社会构造了综合的竞技舞台,大国竞争不能只见硬指标不见软实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文化软实力在现代社会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越发具有强大的力量。网络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得网络者得天下”,“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关注网络舆情、打赢网络战,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灵魂,现代文化建设面临新媒体时代舆论被资本操控的危险。要防止资本操纵舆论,裹挟文化以合谋。阿娟作为冲出来的黑马,得到社会极大关注,但他拒绝对手金主的招安后,被资本操纵的舆论攻击,剪辑的虚假视频把他推上网暴的风口浪尖。阿娟一下从拳手新秀落到人人喊打的境地。这一剧情的翻转体现了电影对网络暴力的深刻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没有强大的文化内容建设,没有掌握强大的传播平台,在国际社会就会“挨骂”。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长期是“他塑”而非“自塑”。争夺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既要建设强大的自主知识体系,也要利用好新媒体掌握强大的传播渠道,将“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结合起来,才能以主流价值观引导舆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四
一只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少年雄狮
当前国际社会并不太平,国际安全体系和秩序受到冲击。中国作为和平秩序的坚定维护者总是被某些国家以“中国军事威胁”污蔑。电影中阿娟发现反派对手总得第一是因为在拳头绑带里藏了石膏,使其打出的拳头力量很重。“打假的才是最假的!”高呼公平正义者、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者可能才是国际秩序的最大破坏者、全球安全的最大威胁者。
十多年来,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世界意义。一支强大的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力量,是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坚定力量。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才可能谈和平和文明的重塑。
中国讲和平但并不承诺放弃武力。“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止戈为武和以武止戈的辩证统一,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智慧,是我们在现代社会追求和平、可亲、文明形象的战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文明的贡献。
万里归来颜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电影最后,老拳馆重新开业,“拳馆还在,家还在。”——家在,根就在。马克思主义是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坚守好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一百年前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曰“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看似矛盾却在新时代的中国身上统一。“中国”既是一只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雄狮,又是一只现代化中的少年雄狮。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段回溯历史的旅程,回首才能正视先辈的智慧,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更是一段面向未来的道路,在前进中开拓创新,用科学的真理揭开现代化发展的奥秘。坚持“第二个结合”,是中国这只少年雄狮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