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坪山下的红色电波
西康1939年建省,1955年撤销。民国时期,康定是法定西康省省会,但是受地缘条件影响,国民党二十四军军长兼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常驻雅安,使其成为实际的军政中心。
故事发生在原川康边防总指挥部张伯言参谋长闲置旅部,现雅安市雨城区县前街田家炳中学校园内。1949年12月9日晚,苍坪山下的红色电波划破长空,飞向北京,飞进中南海,向党中央报告刘文辉宣布西康起义的喜讯,发电波的是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的地下党员王少春。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极为重视川康战略大后方,中央决定派得力干将到刘文辉身边做统战工作。1942年6月20日深夜,在战时陪都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同志正亲自部署统战任务:“二哥,还是你去吧。”这声称呼唤醒了王少春的革命记忆 ——1927年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后,他曾被地下党以“二哥”相称营救出狱。此次受命,他毅然回应:“坚决完成任务,请中央放心!”
7月24日,王少春率三人党小组抵达雅安,将秘密电台设在苍坪山下川康边防总指挥部闲置旅部。地下工作细如毛发,他们迅速熟悉工作生活环境,设立与延安直接联系的秘密电台。电台建在院角一间梁折柱斜、阴暗潮湿的房子里,天线发丝般沿着破墙缝从屋顶穿出。1942年8月1日,电台以中共南方局密码本正式联通延安,从此开启“深夜12点联络、日常抄收新华社电讯”的工作常态。
如何开展刘文辉的统战工作?面对集西康党政军权于一身、曾两次参与反蒋联盟的刘文辉(人称“多宝道人”),王少春采取“以诚相待、潜移默化”的策略。一是信息渗透,将延安新闻、党的文告亲笔抄送刘文辉,传递进步思想;二是动态汇报,通过电台向党中央实时反馈川康军政动向,为决策提供依据。
1949年9、10月间,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相继解放西宁、银川、广州等地,战争中心转向西南。王少春与刘文辉频繁密谈,常在一起讨论形势,默默推动其走向起义。彼时刘文辉虽有起义意向,却因顾虑重重迟迟未决。这时电台接到周恩来电报:“大军行将西指,希望积极准备,相机配合,不宜过早行动,招致不必要的损失。”刘文辉心领神会,掌控时局,战术预置西康政治、军事后,于10月下旬深入已是龙潭虎穴的成都驻扎,秘密联络拟起义友军,与敌人周旋。
11月30日重庆解放,蒋介石仓皇逃到成都,密集刘文辉、邓锡侯等商议“川西大会战如何部署?”强迫刘文辉等令其所部参加反共战争。刘、邓等窥知消息,秘定7日午后1时北出成都在崇义乡会合,再前往彭县。
周恩来密切关注刘文辉的起义动向。12月5日,电王少春:“雅安王少春同志:重庆解放,川局即将改观。望即转告刘自乾(刘文辉,字自乾)先生,时机已至,不必再作等待。蒋匪一切伪命不仅要坚决拒绝,且应联合邓、孙及贺国光诸先生有所行动,响应刘、邓两将军11月21日的四项号召。”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联合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等,于四川彭县联名通电起义。12月12日凌晨,王少春将起义通电通过中共在雅安的秘密电台,迅速报至党中央,正式宣告川西、西康起义,彻底脱离国民党政权,坚定地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
8年潜伏,2900余个日夜,王少春等地下党人在西康经历无数惊心动魄的时刻。长期历险使其积劳成疾,1955年4月10日,他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我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共产党员,不留什么。”
由于地下工作 “没有声音,不见图像” 的铁律,雅安现存史料中一度未见王少春的影像。直至 2020年,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编纂的《誓言无声:红色交通线上的安徽人》专刊出版的文章《宫乔岩:隐蔽战线上的“二哥”》中,讲述了芜湖人宫乔岩化名“王少春”在西康解放时期的故事,其刊发的照片才让这位隐蔽英雄的真实面貌得以浮现。
从苍坪山下的红色电波到共和国的建立,正是无数如王少春般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英雄,在废墟上奠定了新中国的坚实根基。他们的忠诚与牺牲,终将在历史长河中闪耀永恒光芒。
(作者单位:雅安市雨城区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