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青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应对

□曾燕波

当代青年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心理健康涉及面广,从广义上来讲,心理健康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三个方面,身心平衡、情感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从狭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是指认知准确、情感协调、意志健全,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对环境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当代青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的“脆弱性”。青年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和就业压力,可能会导致其精神健康的“脆弱性”,且呈现出较为普遍的现象。2025年4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4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与服务状况》报告显示,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鲜明的年龄分层,抑郁水平在18—24岁青年群体中达到峰值,随年龄增长呈显著下降趋势。青年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学业和就业,部分青年还面临身份转换的困境:毕业后进入职场,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薪酬待遇等期待较高,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凸显,所期待的人际关系简单融洽往往也难以实现,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或过度亢奋等不良情绪,从而引发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直接表现为职业倦怠和人际关系失调。职业倦怠概念一般用来描述和界定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的疲惫状态。此外,如果人际关系冷漠或紧张也会使青年感到压抑、情绪低落,从而增加自卑、自傲、嫉妒、孤僻、猜疑等不良情绪,危及青年人格发展。

体质的亚健康状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是预防青年心理疾病的关键一环。亚健康指的是临床上无器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改变的状态。亚健康的表现主要是易疲劳、记忆力减退、活动力减退、适应能力差、精神状态欠佳等,亚健康人群的免疫功能往往也较为低下。2021年,教育部一份针对115万余名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抽测复核数据显示,抽查样本中,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及格率”约30.0%。如果出现体虚、失眠、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问题,则表明个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由于亚健康大多处于隐性状态不易被发现,其危害性比较强,易引发心理问题。当前,青年在学业和工作中肩负着不小的压力,部分青年参与户外运动的频率较低。近年来,许多原本被视为老年病的健康问题也出现在一些年轻人身上。

人生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认知能力是心理活动的基础,个体需求与社会现实往往存在矛盾,不能完全统一,这是青年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来源。价值观是个体对社会实践的总的看法和认知,决定青年社会实践的方向、目标和精神动力。价值观作为一种认知,成为刺激与反应的中介,多年来一直是青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当代青年作为重要受益者,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然而,随着社会结构变迁,个体间的心理体验差异逐渐显现。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内卷”“躺平”等声音不时出现,既是对传统奋斗观念的挑战,也是青年群体自我探索与定位的一种体现。部分青年表现出安于现状的心态,奋斗动力有所减弱,在人生目标的探寻上仍显迷茫。

系统化促进青年心理健康发展

优化专业心理服务体系。青年发展既关乎个体成长轨迹,更关乎民族复兴伟业。面对青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升级的现状,优化专业心理服务体系迫在眉睫。专业心理服务通过精准压力识别、压力应对训练、心理韧性培养等科学路径,为青年构建心理健康防护网。学校、社区及社会心理服务机构需主动提升专业服务水平,运用数字化心理服务技术,创新网络咨询、即时通讯、智能机器人等匿名化服务模式,打造全天候、全场景的心理健康守护体系。通过24小时心理干预热线、即时危机响应机制、个性化心理疏导,让专业心理服务触手可及,让危机预警干预精准高效。

以价值观教育促进青年心理健康发展。人的行为受价值观的指引与驱动,价值观教育能保证青年发展的正确方向,助力主体人格的完善,激发创新动力。价值观教育不仅为青年提供了正确的认知手段,使其能够以科学、理性的视角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还可以提供科学方法论,让青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青年创新能力培养的自觉性与强度。国家所需的人才不仅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应拥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与综合素养。秉持崇高价值观的青年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在困境中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新时代青年人才需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个人理想应与国家战略规划同频共振,成为有信仰、有理想、有方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关注青年的身心健康,因材施教,精准引导,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建设心理援助质量监控系统。整合家庭、学校、社区及社会等多方资源,为青年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通过服务咨询、个体辅导、团体辅导、主题培训及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传授青年情绪表达技巧、时间管理策略及压力缓解方法,助力青年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其思想与心理素养,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援助质量监控系统,对多元系统中的各方,尤其是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与诊疗机构,实施心理健康服务及咨询业务的全面监控与评估。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保障青年心理健康工作的质量与专业水平。不仅要对心理援助的各要素、各环节及其运行流程进行明确界定,建立相应的制度与规则,还需确立清晰的质量评估指标与评估体系。 (《人民论坛》 2025年第8期)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