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人民,撑起共和国的脊梁

□杨子熠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自古中华多磨难,幸有人民力补天!翻开岁月的记录册,一次次的考验、一次次的灾难、一次次的变迁,都闪烁着千万个平凡的身影,他们用不屈斗志、无私奉献、高尚情操,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小人物”能释放出“大能量”,是他们用坚实的身躯支撑起了共和国的脊梁!

您,听过“云贵川”的故事吗?

“云贵川”大可至西陲三省,小可以仅是一个红军战士的名字。看似普通的名字并不普通,因为他是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之一,也是勇夺腊子口的战斗英雄。

“云贵川”是一个来自三省交界处的苗族孩子,这个名字是战友们起的。1935年5月,在红四团飞夺泸定桥战斗中,尚未成年的“云贵川”,主动请命成为夺桥先头突击队的一员。他攀缘在光秃秃的铁索链上,与突击队队长廖大珠一起冲在最前头。面对桥头熊熊燃烧的大火,“云贵川”紧随队长冲进火海,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敌人面对英勇无畏的红军,胆怯了、害怕了,溃不成军,弃桥而逃。

腊子口地势险峻,悬崖峭壁耸立,碉堡环伺。红军五次强攻,红四团伤亡惨重,依然无法形成突破,一度陷入僵局。红军发现,敌人修筑的防御工事建在悬崖峭壁上,碉堡的唯一弱点是没有盖子,如果能占领制高点,从碉堡上方发起攻击的话,一定能拿下腊子口!

但要怎样才能爬上悬崖峭壁呢?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云贵川”站了出来,他表示自己从小跟着父亲在深山密林中采药打柴,一定能够攀岩而上,炸毁碉堡!悬崖峭壁太过危险,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云贵川”不仅有着一腔热血,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手持带铁钩的长杆,用绑腿布结成的绳子,顺着敌人碉堡后面的峭壁爬了上去,然后把绳子绕在树干上放下来,后面的战士一个接着一个爬上悬崖,自上而下把手榴弹投向敌人的碉堡。碉堡里的敌人做梦也想不到,红军能“神兵天降”。战士们乘势而上打得敌人抱头鼠窜,红军大部队终于顺利通过了腊子口!

“云贵川”是飞夺泸定桥、勇夺腊子口的战斗英雄,可在历史上永远不能留下真实姓名,而他却是前赴后继夺取长征胜利的无数红军战士的缩影。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是数万名红军战士的热血铺筑而成,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无名英雄,凭着坚定的信念、视死如归的精神,引领红军虎口脱险,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您,听过“9·5”泸定地震的救援故事吗?

2022年9月5日,我的家乡泸定县遭遇了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上级作出重要指示,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甘孜州公安局特警支队24名警察率先挺进“孤岛”海螺沟景区3号营地,将216名被困人员成功转移。他们自己却滞留“孤岛”,一度失联20多个小时,被称为“孤岛24勇士”。

41岁的罗勇是四川泸定湾东水电站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泸定地震发生后,他放弃逃生机会,沿着陡峭滑坡的山体,连续两次尝试冲上10层楼高的大坝坝肩,拉闸泄洪,避免下游村庄被淹没的灾难。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只是平静地回答:“一命换几百命,我必须做!”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总有平凡的人展现出非凡的勇气,用平凡的生命书写出非凡的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菊瘦依阶砌,檐深承露难,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党员干部是万千劳动人民中的普通一员,也应愿做历史长河中的一只小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之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交互中,吐出丝线,去编织民族伟大复兴的绚丽长衫。我们相信,只要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努力,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作者单位: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