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县委书记论坛

编者按:

郡县治,天下安。县委书记作为县域发展的“一线总指挥”,其施政理念、实践智慧和创新举措,直接关系一方发展,影响治蜀兴川全局。

本报特开设“县委书记论坛”专栏,旨在搭建理论与实践深度交融的互动平台。诚邀全省各县(市、区)委书记以及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改善、风险防范和党的建设等重大课题,分享创新实践,提炼宝贵经验。每篇1000字左右。

我们期待通过这一平台,充分展现新时代四川县委书记的政治担当、历史自觉和开拓精神,为全省党员干部提供鲜活样本和有益借鉴,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敬请垂注。


守护绿水青山“好颜值”

换来金山银山“好价值”

——峨眉山市积极推进生态价值转化的实践探索

□李良

峨眉山市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所在地,自古就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近年来,峨眉山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先后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等荣誉,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一、生态优先,夯实绿色本底

坚持做好绿色生态“加法”和环境污染“减法”,为永续发展和绿色转型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美丽峨眉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将161.64平方公里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着力构建功能清晰的生态空间格局。依法严厉打击生态违法犯罪,大力开展生态检察,加强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教育普及,构建起人人关心环境、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局面。二是深化污染防治。近五年累计投入13.84亿元新改建污水管网210公里,建成全省首批CKK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项目,相关做法入选《巴塞尔公约》“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典型案例。三是加强保护修复。打造峨眉山生物研究站等国省级研究平台5个,发现绝迹59年的珍稀极危动物峰斑林蛙和全球脊椎动物新物种大渡攀蜥,推动植物界的大熊猫峨眉槽舌兰首次回归野外。拆除景区违建农房33.49万平方米,覆土植绿400余亩,实现还山于民、还绿于民。

二、生态融合,提升文旅能级

大力推动绿色生态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生态+”点燃文旅发展新引擎。一是“生态+医养康养”。坚持以峨眉山景区为核心引领,布局打造环峨眉山生态医(康)养度假带,推动落地四川大学华西峨眉医院等重点项目,同步提升峨秀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功能品质,深入推进峨眉南山旅游综合开发,加快全国第二批EOD试点项目建设,不断丰富高端医疗、中医中药、旅居康养等新兴业态。二是“生态+赛会经济”。围绕“峨眉武术、徒步登山、冰雪温泉、体育竞技”四大主题,先后举办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峨眉山越野挑战赛、峨眉山冰雪温泉季等系列赛事活动,不断丰富攀岩、徒步、骑行、滑翔、漂流等运动体验项目。三是“生态+乡村旅游”。坚持以生态乡村为场景深入开发农业产业旅游功能和农村生态旅游价值,打造高桥里、星荷涧、农业大公园等15个农旅融合示范点,乡村旅游年综合收入超12亿元,入选全省休闲农业重点县,争创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省美丽乡村先行区。

三、生态协同,壮大清净工业

峨眉山泉纯净、清新、甘甜,现已探明可利用优质水源点4个、年可供水3800万吨。峨眉山市突出“茶酒水”三大主攻方向,努力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绿水青山保护的成果,2024年食品饮料产业实现产值68.8亿元。一是做活“茶文章”。依托23万亩高山生态茶园,积极推进茶叶园区公园化、景观化改造,加快峨眉山茶产业园建设,形成以竹叶青、峨眉雪芽等“五朵金花”为引领的茶叶品牌阵地,构建起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产业体系,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二是酿活“酒基因”。全市分布有洋酒、啤酒、白酒、果酒等重点企业,特别是在全球第二大洋酒企业保乐力加的引领带动下,吸引落地了郎酒威士忌、沃林橡木桶等一批重点项目,构建起原料种植、酒桶制造、酒液酿造的完整威士忌链条,威士忌设计产能达到2.3万吨,正着力打造中国高端威士忌产业集群。三是激活“水价值”。峨眉山矿泉水被列为全国矿泉水类地理标志,目前正围绕打造中国西部最大饮用水产业基地,发展瓶装饮用水、果蔬汁饮料制品,推动农夫山泉、峨眉雪等企业提升水资源利用质效,其中农夫山泉峨眉山工业旅游区创成4A级景区,形成了“可看、可玩、可学、可购、可品、可闲”的复合运营生态。

(作者系峨眉山市委书记、峨眉山景区党工委书记)


做优做强市域副中心功能

高品质打造立体山水彭派之城

□廖暾

彭州市地处成都北向辐射的关键节点,承担着西南地区成品油、天然气保供的重任,是四川最大的化工材料、中医药、氢源、蔬果保供基地。“十四五”规划以来,彭州市坚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做强产业园区辐射带动全域发展,加快壮大“一桶油”“一罐气”“一服药”“一片天”“一篮菜”“一金山”的“六个一”特色优势产业,全市经济跃升提质,地区生产总值跨越2个百亿台阶、达到714.6亿元。2024年底,彭州市成功入选成都市域副中心培育对象,进入了加快增强综合承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机遇期。面向未来,彭州市将坚持以做优做强成都市域副中心功能为抓手,聚焦2029年达到“千亿城、百万人”总体目标,高品质打造立体山水彭派之城,奋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一、奋力建设成都北部经济高地

围绕增强经济集聚功能、做强园区主承载、做优产业大集群,高标准建成成都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提升产业园区能级,深化“局园融合”“大局行制”“小管委会+大专业公司”改革,推动化工园区扩区提质、经开区“一区三园”协同增效,促进天府蔬香园、龙门山旅游区提能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质天府中药城和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无人机智慧谷、成都氢谷、南方种谷等新质生产力载体,做强双湖科技园等3大生产性服务业片区,力争科技成果引进数和本地转化率每年提高10%。培优育强产业集群,促进5719工厂等“镇园之宝”强功能,新绿色药业等“有根企业”提能级,翔彭智航等“明日之星”增效益,力争2029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

二、建强成渝地区战略保供基地

聚焦油气菜等战略资源,针对性提升保供能力,增强产业发展硬核支撑。提高油气资源运行质效,促进四川石化“双百”项目和川西气田二期建设,全力保障成都20%天然气、成渝40%汽柴油、全省60%化工原料及80%航空煤油,力争到2029年总体保供份额再提高5个百分点。做优西部菜都,建强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统筹发展大田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面向国际、辐射西部、保供成渝的千万吨级蔬果保供基地。

三、打造成都北向战略枢纽城市

聚力畅通成都北向、西北向战略通道,建设成都都市圈北向枢纽和川西北生态走廊关键节点。优化交通体系,加快推动成汶高速、成彭快速等外联交通项目,完善“8横9纵”内部路网骨架,构建“向心向北、成环成网”的交通网络。做实濛阳辅港,将港区集疏运能力提高到600万吨/年,联动金堂、青白江共同建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彭州片区。增强向北辐射枢纽功能,强化与德阳、阿坝等地联动发展,深化同什邡、金牛结对合作,努力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互促共赢。

四、构建都市新消费旅居目的地

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承接中心城区和毗邻地区人口纾解,力争2029年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以高于经济增速的标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打造蓉北医疗新高地,整合优质资源做强“蓉北教育七金花”,建强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以“景镇合一”“园镇合一”等模式赋能省级百强中心镇培育,通过“以强带弱”“片区联动”等方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域提升“旅居相融、主客共享”的宜居品质。擦亮“山地户外、天府药市、牡丹文化”三大垂类IP,融合“生态魅力、产业实力、社群活力”三大关键要素,强化稀缺性设计和跨媒介叙事能力,构建“场景—内容—商业”全链条转化体系,促进IP价值提升、破圈突围,打响“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的生活城市名片。

[作者系彭州市委书记、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成都石油化学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兼)]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