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与启示
党史学习教育学什么
(一)什么是党史
中共党史是近现代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性科学性交织的专门史,是意识形态斗争前线的战斗性工作。我们有必要现在学习研究它。
党史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科学性政治性交织。中共党史兼具政治学和历史学的学科特点。历史学从本质上来讲针对性较强,它将人、事件、国家、时代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研究,不用理论规范事实。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或政治关系,视野在当下,研究目的在于总结政治规律。党史学需要发扬两个学科的合理因素,抑制二者融合中出现的不合理因素。政治性与科学性,二者缺一不可。缺乏科学性,就会失去客观的逻辑依据。科学性压倒政治性,就会迷失学习研究的正确方向。
党史是伟大斗争前线的战斗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抹黑一个政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抹黑它的历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很活跃的。党史学习教育能够帮助我们增强应对多元思潮冲击的定力,把稳思想之舵。
(二)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党史是资政育人的教科书。正像毛主席说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不去研究过去的成功和失败,怎么做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从而吸取教训呢。要通过学习党史,让更多的党员认识到党筚路蓝缕的艰辛,认识到党的百年光辉成就,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来不易、前路光明,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
党史是铸魂的强心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学习党史要发挥铸魂功能,挖掘那些视死如归、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忘我奉献的先进典型,讲好讲活讲透红色故事和伟大精神,铸理想信念之魂、铸艰苦奋斗之魂、铸敢于担当之魂。
(三)怎么学党史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我把它概括为“443”。当然这是我概括的,不一定准确,仅供各位做参考。4个抓,抓主题、抓主线、抓主流、抓本质。其一,什么是主题,四史就是主题,不是其他什么历史。其二,什么是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主线,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持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持续不断地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最终落脚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指导实践。其三,什么是主流,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成就史就是主流。党史学习教育学什么?扬主流宏正气,讲清成就、讲清艰辛、讲清奉献,目的是引领广大党员通过学习党史,发扬红色传统,昂扬奋进地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
另外要“4求3讲”,求实、求全、求准、求度,讲历史、讲责任、讲视域。我们时间有限,就讲一个,“求度”,度的本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其一,人都存在思维局限,不可能穷尽所有真理。其二,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党史,会有不同的解读。其三,党史在发展,党史评价也在发展。因此,要科学地看待党史,恰如其分地评价党史。准确的党史不能修改,但用“多少”可以取舍,科学研究和原则处理是不相矛盾的。
30年革命史的基本脉络
我把30年的革命史分了5个视角“14123”,便于理解。分别是1条主线、4个时期、1条特色道路、2次严重挫折、3次光耀世界的伟大辉煌。我们简单说一说。
(一)一条主线
“1”指的是一条主线。革命史的30年是充满了血与火的非常艰辛的道路,总结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单来说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走自己的路,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这就需要我们创新理论,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四个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分成4个时期。第一是党的诞生和大革命时期。第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三是抗日战争时期。第四是解放战争时期。为什么要这么分,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党史的分期标准,主要参照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史分期的命名,主要是按这个历史时期党史的阶段性特点和主要内容定的。就说明第一个它的特点是党的诞生和大革命,第二个是土地革命以及围绕地方政权进行的战争,第三个是抗日战争,第四个是解放战争。4个时期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新民主主义“新”在哪,因为民主革命是指反封建,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但是近代中国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新”就在于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革命。
(三)一条特色道路
第三个呢,是一条特色道路。百年党史三条特色道路,革命史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国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及改革开放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条特色道路都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得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纲领,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它的特征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四)两次严重挫折
第四个,是2次严重的挫折。百年党史有4次错误,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三次严重“左”倾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革命史占了两条。
第一次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它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人遭受白色恐怖。第二次,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三次“左”倾错误。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还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第三次“左”倾危害最大,直接影响就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转移,开始长征。而且在长征的过程中几度濒临绝境,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
(五)三次伟大辉煌
第五个方面,革命史还有三次光耀世界的伟大辉煌。百年党史有5次伟大辉煌,革命史占了三个。第一个是长征,但是这个辉煌是被逼出来的,苦得不得了。红军将领平均年龄只有25岁,途中几乎每天都有遭遇战,中央红军长征走了一年时间,途经十几个省,长途行军转移二万五千里,休息时间加在一起只有44天,平均365里休息一次,日行军74里,路上爬了18座山脉,5座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平均每前进1公里,就有3-4个红军将士献出生命。付出了这么大的牺牲实现了战略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堪称奇迹。
第二是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历时八年的全国抗战中,敌后抗日军民共作战 12.5 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0 余万人,解放国土 100 余万平方公里,人口 1.2亿, 建立了遍及华北、 华中和华南等 19 个省区的19 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人民武装的主力部队发展到 120 余万人,民兵发展到 260 余万人。 同时,敌后抗日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部队伤亡 60 余万人,解放区人民群众伤亡 600 余万人。
第三是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经过艰苦奋战,共歼灭国民党军 807 万人,毙伤170万人。自己损失也很大,阵亡26万,受伤106万,失踪20万。失踪的人里面许多都像电影《集结号》里面演的一样,连名字都留不下来。 解放了除西藏及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1条主线、4个时期、1条特色道路、2次严重挫折、3次光耀世界的伟大辉煌,这是我们说的“14123”,帮助各位抓住革命史30年的基本脉络。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经验启示
(一)必须持续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源。
(二)必须正确把握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战胜一切困难的关键所在。
我们在革命史中取得了很多次成功,也遭受了很多次挫折。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在判断形势上出现了偏差,就出了问题。比如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三次“左”倾,它的根源就是共产国际的第三时期理论。共产国际认为整个革命形势分成三个历史时期,1918-1923年是强大的革命浪潮席卷全欧洲的时期;1923-1928年是资本主义形成局部稳定,革命处在低潮期;1928年以后的第三时期是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日益激烈,革命高潮到来了,是时候和他们进行大规模的阶级搏斗了。所以中国共产党起来搏斗,罢工,攻打大城市,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就在于错误判断了局势。
(三)历史经验表明,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争取民心凝聚民力,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
人民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革命史证明了,一个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只有持续不断地改进民生,争取民心,才能始终获得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新胜利的力量。
(四)革命史的历史经验表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完善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改革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从政党林立的局面中脱颖而出,一开始是一个只有58人的小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为现在具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与时俱进地改进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因此,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