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师如何提升现场教学课程的开发能力
在整个教学布局中,现场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校教师开发现场教学课堂,要以党史教育、党性教育和党的实践经验教育为主题,教学内容主要是态度情感价值观,课程载体主要是历史遗址遗迹文物和纪念场馆等为代表的实物实景,教学场地主要是在户外现场,课程教学行为主要是“激励-建构”,从而使历史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课堂,让丰富的实物史料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鲜活教材。
现场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具有“鲜活性”“吸引力”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特征。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原副院长、井冈山大学原校长张泰诚教授在江西省瑞金干部学院为四川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党性教育师资专题培训班(第2期)进行了《党校教师现场教学课程开发与评价》专题教学,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干部培训理论和现场教学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为党校教师提高现场教学课程开发能力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有益借鉴。结合学习收获,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深刻领会“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内涵,提高现场教学课程开发的政治站位。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特殊的教育特质:一是情境性。当人们走进历史遗址遗迹为主体的现场教学点,厚重的历史感就会扑面而来,这是任何书本教材都无法比拟的效果。二是不完全知识性。这种属性,即“非知识性”。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关于知识的兴趣、对待知识的态度以及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三是非传递性。非传递性特质,是指教育教学内容无法编码化或符号化,也不能用言传口授的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即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只能体验领悟而无法传递接受。四是体验性。这是与认知不同的心理活动,它不仅仅要把握事物的客观性,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情感或感受与该事物融合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因此,党校教师开发现场教学课程,要以党史教育、党性教育和党的实践经验教育为主题,以态度情感价值观为内容,以历史遗址遗迹文物和纪念场馆等为代表的实物实景为载体,促进“激励-建构”的课程教学行为,从而使历史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课堂,让丰富的实物史料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鲜活教材。
第二,认真把握现场教学的“三大特点”,提高现场教学课程创设情景和善用情景的能力。现场是教学内容的实际或原本发生地点。这些地点,承载了特定的人物活动和历史事件。特定的时空场所、人物活动、重要事件等共同构成了“现场”。现场教学的特点:一是现场教学以“现场”为教学内容,而不是以文本为教学内容。现场“教材”与文本教材的区别在于现场以情景方式存在,现场空间是展开的,现场内容是隐含的;二是以“活动”为教学形式,而不是静坐在课堂听讲,其教学过程包含了教导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复合过程:创设情境-讲解-引导启发-组织活动-点评-激励;三是以“体验”为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师用语言讲解。体验,是与认知不同的心理活动,其不仅要把握事物的客观性,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情感或感受与该事物融合在一起。学习者要“阅读”现场,就必须亲身前往现场获得体验:观察-模仿-练习-掌握。体验者必须亲临其境,亲力亲为才得以实现。现场教学活动,是由有关“教”与“学”的一系列动作或行为所构成的系统。党校教师设计组织活动,要处理好教学活动与目的的关系,首先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并做好预案;创设教学情境,现场对于教学来说,情境是不完备的,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创设,其方法多种多样,例如:运用生动形象而且充满情感的语言、运用音乐渲染气氛、运用实物教具烘托现场等等;教师要运用各种刺激物和刺激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激励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学习内容自主建构。现场教学是在运动中的体验教学,教师在教导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激励的时机、节奏和强度。教师本人及言行也是强大的激励因素,要发挥激励作用,对所教的内容真信、在教学中有真情。
第三,灵活运用现场教学方式,进一步增强现场教学课程“教”与“学”的能力。教导行为与学习行为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对应、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格局或形态样式,就是教学方式。现场教学中的学习行为,包括“观察学习-活动学习-体验学习-反思学习”等四种行为。一是观察学习,或称“聆听学习”,依据学习者自身的直接感受。由于在现场停留的时间有限且不能反复折返,教师在现场引导学习者围绕重点进行观察就非常必要,教师要考虑观察的位置、角度、顺序、步骤,以及在恰当的节点上,激发学生的感觉和想象联动。二是活动学习,又称“阅读学习”,不是在教室中静坐听讲或阅读的“学习活动”,而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活动学习,分为个体的活动、学习者之间的交往活动、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习者与现场点人员的交往活动等。根据活动的性质,活动学习还分为知识认知类、情感态度类、素质能力类、价值观念类等活动。三是体验学习,或称“认知学习”,主要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学习,强调认知过程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性。体验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亲历教学情境而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学习方式,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在体验过程中学习者会发生浓厚的情感,并在情感的作用下影响学习。体验学习是融认知与情感为一体的学习,包括学习者的内心感受,以及由感受所产生的对学习内容的亲近或排斥的态度。通过体验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是与学习者的经验和见解等主观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体验学习是特别适宜于理想信念、精神价值、情感意志、道德品格等内容的学习方式。四是反思学习,即“反复学习”,将自身作为对象来思考的学习。这是学习内容“内化”为学习者本人素质和能力的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反思学习不是自我封闭的苦思冥想,而是需要与他人分享交流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能够激发学习者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特别有助于学习者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党校教师尤其要加强反思学习,在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习教学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在理想信念、精神价值、情感意志和道德品格等方面的历练,在学习中融认知与情感为一体,克服自身浮躁,真正实现思想升华,做合格的干部教育工作者。
[作者系四川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党性教育师资专题培训班(第2期)学员,四川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