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公平正义:理解把握百年党史经验的一条重要线索

廖小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十个方面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需要多视角理解把握。其中,从公平正义这一贯穿百年党史的重要线索入手,是一个重要思路和方法。在《决议》中,有六次提到“公平正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坚持改革正确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重损害法治权威,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其它关于公平、公正、平等等关联词汇也有多次呈现。公平正义是百年奋斗经验的“显词”,是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重要线索。

一、公平正义: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至上历史经验的价值基点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和价值追求,也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强烈的呼声和人民最大的期待。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有多重依据,但是,就价值追求和道德理想层面,切准了中国社会强烈的公平正义诉求,与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的道德文化基因深度吻合。从此以后的28年革命,公平正义成为党发动群众,领导群众,坚持人民至上,推进革命伟大进程的价值依据和道义基础。新中国建立以后,社会主义改造、探索,从根本上说,也始终以推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准绳。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的探索有教训,但是,在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认同上,社会认同度始终很高,人民的主体地位有鲜明的体现。改革开放以后,党领导人民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根本性问题上,始终坚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突出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不断探索创新,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根本性判断上的基础性公平正义。

二、公平正义: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历史经验的逻辑起点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但始终注重独立思考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面临的系列重大问题,并从实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坚持走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其中,公平正义贯穿始终。中国共产党为何要坚持独立自主,维护探索中国道路,根本目标是要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因此,理解把握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就要理解这两条历史经验的根本逻辑基础在哪里。公平正义就是这样的基础。一方面,公平正义是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依据,是逻辑起点。一个政党能不能坚持独立自主,根本在于能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而赢得人民的支持有许多方面,但始终坚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公平正义是坚持中国道路的自信基础,也是逻辑起点。中国道路从根本上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样的道路,从根本上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革命也好,建设和改革也罢,概莫能外。只有从公平正义这个基础出发,把握逻辑起点,抓住逻辑主线,才能理解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真正弄清楚中国道路为何要独立自主,怎样独立自主走好中国道路。

三、公平正义:坚持敢于斗争、坚持自我革命历史经验的重要根据

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党,这个革命包括推动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在无产阶级革命进程中,革命、建设和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更是其他国家和政党极少甚至根本不会遇到的。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自信到自信,根源其初心使命的执着,根源于自我革命的基因,在坚持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敢于斗争,坚持自我革命的历程中,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基础价值依据,把追求公平公正公道作为根本标准。一方面,坚持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把公平正义追求内置于党的血脉和基因之中,党才能在任何复杂风险之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赢得斗争。另一方面,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根本依据。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作为初心使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在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价值这个目标奋斗不息,这就是自我革命的根本依据。只有坚持自我革命,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才能赢得人民,赢得胜利,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四、公平正义: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开拓创新历史经验的理论依循

理论创新和实践中的开拓创新从根本上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要求。我们必须理解把握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开拓创新在理论上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什么。这个方面,公平正义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指导和价值支撑。一方面,公平正义是理论创新的价值依循。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注重理论指导实践,又注重从实践中提升理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和相互促进,其中,理论创新固然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有现实要求,但是,理论最终有生命力,根本在于这样的理论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夙愿,在现实层面就是能够使最广大的人民得到利益和实惠,这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价值依循。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从根本上突破了保守思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的根本需要和利益诉求出发,听人民心声,反映人民意愿,体现人民的愿望和追求,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

五、公平正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文化道德底蕴

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胸怀天下,分别侧重于国内的联合和国际的联合。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要有国内一切进步力量的支持,必须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支持,这就要求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处理好与其他政治力量的关系和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因此,要求从公平正义这个重要的文化道德底蕴出发,理解把握这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的重要价值纽带。中国共产党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形成统一战线,并且始终坚持统一战线,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舍小我顾大我,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真正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和进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赢得各民主党派的支持。二是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文化道德依据。坚持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属性的天然体现,是在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始终能够赢得国际社会认可和支持的重要依据。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