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中华文脉 汲取奋进力量——学习《习近平用典》感悟
在省委党校培训学习期间,我利用课余时间再次品读了《习近平用典》一书,深刻体会到总书记用典的精妙意境。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引用了大量名言警句和历史典故,用马克思主义系统的、完整的哲学链条,串起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时代精华。正如《习近平用典》序言所说:“从精心用典中,我们可以感悟‘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宗旨意识、‘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政治智慧、‘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务实精神。”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让我们充分汲取政治智慧。中华文化讲究修齐治平,落脚于治国安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文章、讲话中善于运用中华经典简明扼要阐释治国理政之策。在《之江新语·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中,引用“政者,正也”;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引用“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引用“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引用“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引用“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些用典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施政逻辑,展示了大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学习蕴含其中的群众观点、法治理念、系统思维等丰富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今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让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凝结着无穷的思想智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厚重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方面,总书记本人率先垂范,在讲话中引经据典,用中华文化优秀成果向国人讲述道理、向世界讲述中国。在印度尼西亚国会上,引用“计利当计天下利”;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引用“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引用“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这些用典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高度自信,充分彰显了大国外交风范,让我们更加坚定做一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实践者、传承者,在充分汲取深厚的文化积淀,展示独特的文化魅力、蓬勃的文化活力中坚定文化自信。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让我们始终牢记为民初心。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价值观念,追求道德崇高。习近平总书记深知党风建设对凝聚人心、推动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引用“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引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等重要文章中,引用“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在中央纪委十九届六次全会上,引用“国家之败,由官邪也”。这些用典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阐释了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坚守廉洁自律底线。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汲取政治智慧的学习之旅、增强文化自信的守根之旅、涵养浩然正气的奋进之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经典中寻求智慧、力量和自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26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现任丹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