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聚焦主责补短板以学促干“练内功”

谢 浩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花开时。近日,我怀着热忱和期待的心情参加了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骨干师资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学习。一周的学习,时间虽短,但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既有理论知识讲授,又有实践案例分析,还有头脑风暴式的研讨交流,让人感悟颇深、受益良多。

“学”字为先,夯实理论之基

党校是理论宣讲主渠道、主阵地,党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在专题授课环节,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开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内陆开放等专题课程。授课专家在讲授中旁征博引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从理论上廓清内在逻辑,从实践上剖析具体案例,让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深刻领会到中国经济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如何继续成功等丰富内涵。在彭州市宝山村开展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现场教学活动,多维度呈现了宝山村“抓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展示了乡村振兴中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鲜活经验,引发了大家对本地乡村振兴推进路径的思考。在学员论坛上,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就教研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畅谈了各自的想法与体会,实现了思想上的碰撞、思维上的启迪。

“实”字当头,补齐能力短板

教学、科研、咨政是驱动党校工作的“三驾马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党校教师要努力做到“政治上靠得住、教学上站得稳、科研上立得正、咨政上叫得响”。培训期间,《如何备好一堂专题课》提出一堂好的专题课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标准,即“严谨的学术框架、突出的问题导向、详实的数据案例、广泛的世界眼光、超前的实践路径”,为学员们进一步打磨课程提供了参考依据,引人深思。《科研能力提升及课题申报实务》围绕科研课题的选题方向、资料查阅、研究方法、文稿撰写等方面展开,帮助基层党校一线教师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使大家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决策咨询的选题与写作》从认识论上阐释了党校决策咨询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方法论上讲述了决策咨询报告选题与写作的具体方法,并结合相关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决策咨询文稿的写作规范,突出了研究的问题导向和调研的基础作用。

“效”字为要,坚持学思践悟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我深刻地认识到,此次学习是自己进一步做好教研咨工作的新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学思践悟,把学习所得切切实实转化为提升工作能力水平的强大动力。一是爱学习、善思考。本次授课的各位专家知识功底扎实、理论基础深厚,在授课时注重将课程内容和当前形势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政治上的高度、理论上的深度、实践上的温度。一些年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能还存在“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的心态,受困于知识面狭窄,难以做到把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讲深讲透讲活。我认为,只有摒弃学习的功利性,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系统学习、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才能更快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二是深调研、勤总结。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作为一名党校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尤其重要,必须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性地进行思考和总结,为破解难题建言献策、贡献党校力量。三是多交流、常反思。顿悟使人进步,反思使人成熟。勤学善思是党校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并不断进步的有效途径。面对工作中的困惑与问题,我们要加强和同事、同行和地方干部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培训学习有归期,悟道践行无穷期。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认真学习消化培训所得,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把培训成果切实转化为提升教研咨能力的新思路、新举措,为在新征程上推动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作者系2022年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骨干师资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经济类)学员,内江市委党校教师]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