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院新闻
2025年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经济类师资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班走进浙江大学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9日 部门/单位:组织人事处 文:办公室、组织人事处 图:组织人事处 签发人:魏曦

金秋十月,杭城桂香满溢,西子湖畔碧波荡漾,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内绿树成荫、书香氤氲。10月12日至17日,四川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经济类师资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来自省委党校、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和有关市(州)党校的49名学员,跨越长江头尾,齐聚求是园中,开启了一场以学增智、以践促干的专业化赋能蓄势之旅。

学员合影.jpg

从长江头到长江尾:一次汲取浙江智慧的深度求索

2025年8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9月28日召开全国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会议,强调队伍建设是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发展的关键,要培养造就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加强党校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一直以来,校(院)委会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实施教研人员专业提能行动。本次培训是2024年启动新一轮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师资5年提能计划的第四期,省委组织部和校(院)高度重视,由副校长(副院长)胡雯、二级巡视员张勇带队,立足川浙两地长期协作背景,依托浙大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学科优势,聚焦经济学前沿理论和浙江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创新创造,特别是在民营经济、数字经济、创新经济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深度解读国家经济发展脉搏,针对性剖析浙江创新经济产业,持续更新党校教师理论知识、提升党校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为保障培训达到预期效果,校(院)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准备与用心的管理服务。一是精准设计培训课程。校(院)充分征求了专家学者及参训学员的意见建议,紧扣经济学前沿理论与区域实践主题,设置了涵盖宏观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金融改革、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教学课程,确保教学内容既立足学术前沿又贴合实际需求。二是强化全程服务保障。从办公室、教务处、组织人事处抽调精干力量,协同班主任全程做好学员服务、管理和监督工作,严格执行带队领导、教研部门主任、班主任和小组联络员四级管理,确保教学安排、食宿交通等环节衔接顺畅,营造高效有序的学习环境。三是严格培训纪律要求。切实强化培训纪律和学风教育,抓实全过程各方面纪律约束,将之转化为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整个培训学风清正、班风清新,展示出四川党校系统教师良好作风形象。

课堂照片2.jpg

课堂照片1.jpg

课程表里的经济学密码:经典理论与前沿动态的碰撞

本期培训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安排了6堂专题授课、2次案例教学、2次现场教学,构建“理论溯源、实践拆解、能力转化”的立体化教学闭环。

在专题授课中,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所所长、城镇化与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吴宇哲以“2025年经济走向与政策逻辑”开启首讲,运用翔实的数据深入剖析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浙江省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国平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与区域创新体系”课程中,系统呈现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路径;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腾讯游戏智能图形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金小刚围绕“从DeepSeek看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深刻解析了人工智能在产业变革中的核心作用与实践应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秘书长戴志敏主讲的“金融改革与投资机会”,全面梳理了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途径;浙江大学教授、科技部中国创业导师、西安之江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敏结合丰富实践经验,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驱动的产业演进与转型升级的区域探索”中深入阐释了数字经济发展范式;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三院院长黄杉以“经济结构调整与低空经济的产业前景”为主题,生动阐释了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和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在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环节,学员来到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3300亿元、经济总量全省第一的余杭区,走进梦想小镇学习“人才引领+加速器”的特色发展生态;在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学员们了解了该小镇“工位+导师+基金”三位一体的孵化服务,感受余杭区“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先进理念。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学员们观摩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领略“求是创新 奔竞不息”的园区理念。学员们还走进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考察纺织等传统制造业领域通过数字经济降本增效的创新实践;在中国元谷·杭港科技大厦,走访了“杭州六小龙”之一的群核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直观感受AI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创新应用。

现场参观.jpg

学以致用之间:一场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能力升华

本次培训洋溢着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浓厚氛围。学员们不仅在课堂中认真聆听汲取知识,还在课余时间主动与授课专家深入交流;学员之间围绕课堂所学,结合各自教研专长与地方实际畅所欲言。交流中既有观点的交锋,也有共识的凝聚,实现了能力的共同升华。

结业式上,胡雯向顺利完成学业的全体学员表示祝贺,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精心安排致以感谢,并结合本次培训收获和工作实际,强调党校教师,要增强“危机感”,当前前沿技术迅猛发展,“未来已来”已成为现实课题。面对“本领恐慌”的普遍挑战,我们要将危机感转化为持续学习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要坚守“使命感”,深刻把握“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把“课好听”作为职责使命。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紧密结合,用扎实的学理和鲜活的实践正本清源,真正做好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和精神铸造工作。要追求“成就感”,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确立清晰的研究方向,善用人工智能等新工具提升研究效能,打破自己的边界、不断突破舒适圈,形成更多高质量成果。

学员普遍反映,本次培训节奏紧凑、组织有序,内容翔实、针对性强。培训班班长许彦谈到,本次培训收获颇丰,回去后将强化理论研究,筑牢教学根基,加强实践调研,提高教学艺术,为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贡献智慧与力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陈钊、卢丹宁等学员说,通过现场观摩,感受到浙江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本地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吸引世界各地优秀人才集聚的重要因素,培训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理论视野,提升了对中国经济、特别是新质生产力的认知深度。省委党校区域经济教研部冯梦黎、王莹、晋晓姝等学员认为,本次浙大学习是一场思想的“破冰之旅”,一次认知的“地质运动”,课程既有宏观政策逻辑解析,也有产业一线的技术与企业实践,让青年教师获得了一套可直接进入课堂的案例包,认识到教学不止于知识传递,更要启迪思维,培养学员洞察数据背后逻辑、解决真实问题的实践能力。省委党校科技与生态文明教研部陈晓晓、李江等学员表示,平时更多关注科技和生态等领域,这次以学员身份沉浸在跨学科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经济学的逻辑魅力,以后将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与结构化研讨等方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成都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吴晓婷、资阳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张福进、泸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陈楠等学员谈到,浙江之行让自己深入理解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趋势与区域创新实践,不仅感受到杭州以系统性创新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也对四川如何借鉴浙江经验、培育新质生产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将在今后工作中坚持系统思维,拥抱变化、终身学习。学员一致认为,此次培训让大家在教学方法、科研思路、咨政视野上获得了启发,为今后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注入了新的动力。

交流讨论.jpg

结业照片.jpg

秋意正浓,学履不停。一场培训的结束,正是新一轮成长的开始。全体学员将以此次学习为新起点,把所思所悟转化为教学科研咨政的实际成效,以“小我”之精进助“大我”之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与时代担当。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