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办:028-87351286 办公室:028-87351178 学位办:028-87351742 传真:028-87351286
Copyright©2009-2020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部 版权所有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6级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解决地方政务管理、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或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等方面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掌握公共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分析方法,并能利用上述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3.具备从事地方政务管理、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或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实际工作的能力,适应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
4.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三、研究方向
1.地方政府政务管理 责任教授(该方向导师组长):朱恪钧
2.地方政府应急管理 责任教授(该方向导师组长):陈 旭
3.民族地区社会治理 责任教授(该方向导师组长):陈 叙
四、学制与学分设置
在校学习年限为2-4年,非全日制学习原则上不得少于2.5年。
1.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方向课程共9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9学分,专业社会实践2学分。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论文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的程序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2.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把握公共管理学科前沿,又要密切结合公共管理实践。把课堂讲授、研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多形式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增强与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人员参加各个培养环节的工作。
3.实行导师负责制。培养过程实行双导师制,即一名本校导师和一名校外实务部门导师联合指导。各研究方向成立导师组,由各方向责任教授任导师组组长,充分发挥集体指导和与校外本方向导师联络的作用。
4.认真组织集中的实践活动,有明确的考核要求和成绩评定办法。
五、课程设置
课程按一级学科设置,课程结构分为核心课程、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
核心课程为公共必修课;方向必修课根据培养方向不同按统一要求设置;选修课则是在我校自身特色和培养方向的基础上,力求满足不同培养对象的要求和多样性。
1、核心课程(必修,共18学分)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2学分
外国语 2学分
公共管理学 3学分
公共政策分析 3学分
公共经济学 2学分
宪法与行政法学 2学分
社会研究方法 2学分
非营利组织管理 2学分
2、方向必修课(每个培养方向各三门课,共9学分)
(1)地方政府政务管理方向
地方政府政务管理 3学分
领导科学 3学分
比较政府与政治 3学分
(2)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方向
应急管理概论 3学分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实践研究 3学分
公共项目及政策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3学分
(3)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方向
社会管理学 3学分
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 3学分
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 3学分
3、公共选修课 (不少于9学分)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 3学分
国家公务员制度 2学分
社会保障改革与管理 2学分
西方公共行政述评 2学分
应急法制研究 2学分
应急管理前沿问题专题研究 2学分
中外应急管理比较研究 2学分
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与媒体应对 2学分
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 2学分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2学分
社会分层与社会冲突理论的流变 2学分
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 2学分
论文设计与写作 2学分
4、专业社会实践(2学分)
MPA学生应围绕专业和研究方向进行社会实践。(1学分)
MPA学生应参加不少于5次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专题讲座或研讨,了解当前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1学分)
六、学位论文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必须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实际。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成果,也可以是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论文工作量不少于半年。
七、主要阅读书目
1. 郭伟、陈廷湘主编:《中外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2. 刘泽华、葛全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修订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3. 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4. 陈振明:《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5. 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6. [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出版。
7. 张成福、党秀云著:《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8. 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8版)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9. 李四林:《地方政府管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10. 陈瑞莲:《地方政府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11. 陈庆云主编:《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 [美]威廉.N.邓恩著:《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13. 江渝著:《公共政策创新的若干理论问题论纲》,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14. 江渝著:《政策分析方法:视角,路径.工具》,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
15. 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6. 卓越:《政府绩效管理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7. 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8. 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9. 斯蒂格利茨著,郭庆旺译:《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0.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1. 郭济:《政府应急管理实务》,中共党校出版社2004年出版。
22. 赵成根:《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23.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课题组:《汶川地震应急处置救援阶段评估报告》,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24. 朱恪钧、谭晓梅:《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实践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11出版。
25. 郭伟等:《汶川特大地震应急管理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12出版。
26. 郭伟:《5.12汶川特大地震巨灾应急对案例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10出版。
27. 郭伟:《汶川特大地震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11出版。
28. 毛志雄、朱恪钧:《特大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1出版等。
29. 王赐江:《冲突与治理:中国群体性事件考察分析》,人民出版社,2013年2月。
30. 崔亚东:《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与社会治理——瓮安之乱到瓮安之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12月。
31. 蒋珩:《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体系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
32. 钟开斌:《中外政府应急管理比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33. (美)乔治•D.哈岛,(美)琼•A.布洛克,(美)达蒙•P.科波拉 著,龚晶 等译:《应急管理概论(第三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34. 唐钧:《政府风险管理:风险社会中的应急管理升级与社会治理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35. 陈安:《现代应急管理技术与系统》,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36. 林毓铭:《应急管理定量分析方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37. 张学栋:《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38. 滕五晓:《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基于案例分析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39. 钟开斌:《风险治理与政府应急管理流程优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40. 鞠彦兵:《模糊环境下应急管理评价方法及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41. 李宁、吴吉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42. 马怀德:《应急管理法治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43. 王声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44. 曹杰、于小兵:《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45. 杨伟民:《社会政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6. [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 出版社2009。
47.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8. 曹兴:《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宗教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49. 孙振玉:《中国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发展》,民族出版社2012。
50. 高永久:《民族学概论》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51. 马戎:《民族社会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2. 赵磊:《国际视野中的民族冲突与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53. 汪大海:《社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4. 陈振明:《社会管理——理论、实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5. 李培林:《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56. 唐钧:《政府风险管理:风险社会中的应急管理升级与社会治理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7. 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
58. 吴锦良:《基层社会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9. 李迎生:《当代中国社会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60. 林修果:《非政府组织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61. 梅文慧:《信息发布与危机公关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2. 孙尚扬:《宗教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3. 王名:《社会组织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4. 谢治菊:《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逻辑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