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办:028-87351286 办公室:028-87351178 学位办:028-87351742 传真:028-87351286
Copyright©2009-2020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部 版权所有
4月25日,由马克思主义研究创新与评估中心主办的悟思沙龙在西区马研楼306教室举办。党建教研部张传能副教授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制度变迁”为主题做讲座。讲座由党建教研部曲洛松博士主持。
张传能副教授从三个阶段即集体化阶段(1949-1978)、市场化阶段(1978-2006)、统筹化阶段(2006-2035)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农村主要政策与制度的变迁,阐述了各个阶段制度形成的缘由、结果和特点。指出,在集体化阶段,围绕土地集体所有而形成的人民公社化制度、统购统销制度和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在农村的制度支撑和体现,国家由此实现对农业的集中管理进而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在市场化阶段,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政社分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步放开农民进城务工、取消农业税等政策和制度的实行,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也带来了“三农”问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等问题。其主要特点是放活还权,减弱控制。统筹化阶段,党中央连续出台19个中央1号文件,通过实施农业补贴、改革户籍制度、城乡统筹、一体化、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以追求实现农村的现代化。70多年党的农村政策与制度变迁,展现了从城乡分治到城乡统筹到乡村振兴的图景,体现了从管制到管理到治理的转型,所积攒的宝贵经验蕴含着执政党初心、国家力量和农民群众智慧,应该牢记和感谢亿万农民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分享结束后,师生们围绕城乡二元制度、农民的巨大贡献、农民工、乡村振兴路径、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等热点问题开展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