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刚教授在《四川日报》(12版)发表署名理论文章,题目是《从“智”与“慧”双重维度把握好长征研究》。
文章开篇指出,长征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形象名片载入史册、享誉世界,同时围绕长征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一门专业系统的学问。从目前来看,围绕长征的学术研究,存在明显的重“智”轻“慧”和重“慧”轻“智”的研究倾向,不利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作者认为,应该将“智”与“慧”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结合,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有“智慧”地把握好长征研究。
文章重点论述“智”与“慧”是两回事,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智”,是擅长于见闻能力的思维方式。“慧”,是擅长于悟道的思维方式,属于张载所讲的不萌于见闻的“德性所知”,同时“德性所知”高于“见闻之知”。
文章突出强调要全面地做好长征研究,解决好在长征研究的过程中存在“智”与“慧”的偏失问题。如何从“智”与“慧”的双重维度来把握好长征研究呢?首先,在长征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要紧紧围绕长征及其相关问题的史料挖掘、精神研究和学理阐释而展开。长征精神的学术研究是长征研究的根本和核心,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意义所在。其次,在长征史料的挖掘和研究过程中,要客观地区分和认识长征问题与长征精神。
文章最后指出,研究长征的最终意义在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善于吸取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过程中危机管理的智慧力量。在长征中,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党领导下的红军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蹚出了一条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革命新路,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善于化危为机的智慧。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着许多“雪山”“草地”必须跨越,面临着许多“娄山关”“腊子口”必须征服,我们要用好用活长征精神,学深悟透其中所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领会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最终打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主动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