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党校拥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等8个教研部、1个应急管理研究中心、1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共10个教研部门。教研部门工作是党校工作的核心部分,我们认为加强和改进教研部门工作是推进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全面落实全国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精神,必须加强和改进教研部门工作,全面释放教研部门活力,全面展现教研部门风貌,全面塑造教研部门品牌,推动教研部门工作在实现格局性变化和高质量发展上有新跃升。
深化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教研部门工作,必须做到思想到位、认识精准。教研部门是做好教学、科研、咨政主责主业的主体,在教研部门功能定位这个基础性问题上,四川省委党校全校上下思想高度统一,推动教研部门强化主体意识、履行主体责任、发挥主体作用,鲜明提出“三个尊重”,即教学赢得学员尊重,科研赢得同行尊重,决策咨询赢得领导尊重。教学上,要让学员从激动一阵子变为铭记一辈子,以教学质量赢得学员尊重;科研上,围绕一个问题、一个领域、一个方向持续用力,占领自己专业领域的“山头”“阵地”,以科研精品赢得同行尊重;决策咨询上,紧盯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紧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以咨政成果赢得领导尊重。教研部门是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实践证明,抓教研工作,就是抓住了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四川省委党校鲜明提出“三个最”,即把教研部门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把教研部门发展作为最核心的发展,把教研部门问题作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各项措施进一步向教研部门倾斜、各类资源进一步向教研部门汇集、各种保障进一步向教研部门聚拢,形成了校委管总、教辅部门配合、管理部门协同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教研部门是提升党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党校的核心竞争力有没有、强不强,根本还在于教研部门的实力。四川省委党校鲜明提出“两个出得多”,即高质量成果出得多、高水平人才出得多。这既是检验教研部门工作成效的标准,更是教研部门建设发展的目标。坚持质量取向,突出问题导向,充分发挥绩效分配的杠杆作用和业绩考核的评价功效,加压与减负并举,严管与厚爱结合,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营造成就事业的氛围,奋力推动教研部门出成果、出人才、出名师,成为引领和带动办学治校质量整体提升的尖兵。
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教研部门工作,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定海神针”,坚持抓常抓长抓细。四川省委党校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教研部门、怎样建设教研部门”这个事关教研部门建设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逐步构建起以综合性制度管总、引领性制度牵动、专项性制度把向、基础性制度固底的制度体系,推动教研部门各项工作科学规范运行。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教研部门工作的暂行意见》是总装集成的综合性制度。从强化教研部门功能、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高质量科研咨政团队和完善组织保障等方面,对加强和改进教研部门建设进行谋划部署,发挥提纲挈领、统揽全局的揽总作用。《高质量成果专项奖励性绩效工资暂行分配办法》是带有创新工程性质的引领性制度。按照“注重实绩、突出精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将绩效工资专项据实核增增量部分重点用于高级别、高规格、高层次的教研咨成果和优秀团队激励,发挥激励引导教研人员潜心研究、多出精品的“指挥棒”作用。《深化教学改革推动“用学术讲政治”的意见(试行)》是专项性制度。按照“政治性、现实性、学术性、生动性、启发性、规范性”的标准打造高质量、高水准样板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提高用学术讲政治能力和水平,发挥确保教研咨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关键作用。《学科建设方案(2019—2022)》和《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的意见》是基础性制度。立足教研部门特色和优势,强化教研部门在学科建设上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学科、壮大优势学科、培育发展学科,构建突出党校特色、满足干部教育培训需要的学科体系,发挥优化学科布局、夯固教研基础的重要作用。
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和改进教研部门工作,必须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四川省委党校以“清单制+责任制”为路径,对标《关于加强和改进教研部门工作的暂行意见》,梳理任务清单、明晰进度安排,层层落实责任。围绕强化教研部门整体功能,持续选优配强教研部门领导班子,明确教研部门应履行教学培训、科研咨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职责;明确教研部门领导要成为教学、科研、咨政业务上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完善管理考核办法,探索实施教研人员能上能下和退出机制。围绕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在教学精品团队建设上,举全校之力争创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全力打造用学术讲政治样板课;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上,支持鼓励教研人员以跨学科、跨部门合作等形式组建教学创新团队,开展青年教师赛课;在教学督导上,建立教学督导制度,组建以校内专家、特聘教授、退休学者为主的教学督导团队。围绕培育高质量科研咨政团队,在学科布局上,每4年进行一次学科建设评估,对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发展学科,每年按一定标准配备建设经费;在智库建设上,加强新型智库团队建设,对3个省级智库、5个校级智库、10个智库基地,每年按一定标准配套工作经费;建立重点学术团队和创新学术团队,加大对主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等7个学会扶持力度,并配套相应建设经费。围绕夯实人才支撑基础,以实施“名师工程”为统筹,开展校内名师评选,加大教研人员能力培训、进修访学、挂职锻炼、蹲点调研力度;实施“项目制+年薪制”等柔性引才方式引进聘任制教研人员,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优秀人才、学科优秀人才、应届博士毕业生,按一定标准给予相关补助。
加强组织保障。加强和改进教研部门工作,必须解决“后顾之忧”,推动教研部门“轻装上阵”。四川省委党校从机构建设、经费保障及环境优化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组织保障。建强机构,成立教研部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校长任组长,校委成员任副组长。每年定期召开教研部门建设专题会议,着力解决教研工作中面临的瓶颈和问题,推动教研部门同频共振、协同发展。保证经费,稳住“基本盘”,将团队建设、学科建设、智库建设、学会建设等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探索实施“创新工程”,制度化常态化落实教研部门建设、主责主业开展状况、高质量成果奖励等经费;用好“专项款”,设立“名师工程”建设专项经费,对育才引才予以经费保障,充分发挥人才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做优环境,优化“硬环境”和“软环境”,逐步改善教研人员工作条件,打造利于潜心钻研、严谨治学的书香环境,营造尊师重教、奋发进取的环境,使教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来源:学习时报
网站链接:http://paper.cntheory.com/html/2020-03/13/nw.D110000xxsb_20200313_1-A11.htm?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