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探索
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遵循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8日 部门/单位:科研处 文: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签发人:杨志远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2022年2月28日(09版) 文章作者:陈仲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相应内容基础上增加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表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和发展,进一步让我们明确了什么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怎样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逻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坚持问题导向首先必须认清和把握好社会主要矛盾

●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凸显“人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作为“供给侧”切中新发展阶段的主要现实问题,彰显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哲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性、根本性、决定性作用,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从历史和现实看,社会主要矛盾因时空而变,不同国家或同一个国家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矛盾都会有很大不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矛盾。
  从“需求侧”来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意味着我们已经实现了从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到总体上实现小康、正在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意味着人民群众从追求比较单纯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生态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意味着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高质量转变。
  从“供给侧”来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意味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已经有了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但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生产关系各要素之间、上层建筑各要素之间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各区域之间、各领域之间、各行业之间及其相互之间都存在着“失衡”现象;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指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各个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我们党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凸显“人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作为“供给侧”切中新发展阶段的主要现实问题,彰显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哲理。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新的历史方位背景下作出的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美好生活必须坚持人民是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从价值层面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质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的基本内容,而且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本方略,更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的一条主线。在价值指向视域,“十个明确”中的其他“九个明确”都是服务并服从于“以人民为中心”;在社会矛盾视域,“十个明确”中的其他“九个明确”都是“供给侧”,需要不断地进行守正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做到:
  在观念认识上,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此,需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最高”具有至上性、优先性,这不仅取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利益的根本性质,而且取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对于执政者而言,天大地大,老百姓最大。“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具体表现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行为实践上,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方面,“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现实的人身上。比如,“精准扶贫”让扶贫对象彻底摆脱绝对贫困,这为扶贫对象过上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直接而生动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必须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体现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中,体现在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
  在效果评价上,实现美好生活必须坚持人民是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了没有?解决的程度怎么样?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是否取得了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问题答案都应该交给人民群众来评判。从“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再到“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可以看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背离民心者,人民背离之;遵循民心者,人民遵循之。事实证明,人民群众越有安全感,对政府越满意、越认同,说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满意度就越高。百年变局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叠加下呈现的“中国之治”,更加提升了老百姓的满意度、认同感。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到“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奋斗!

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以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基本路径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民主的继承与创新,而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理论、民主实践和民主话语,不仅探索出人类民主事业发展的新路径,而且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民主一词源远流长,无论是作为一种制度还是作为一种体制机制,无论是作为一种形式还是作为一种内容,无论是作为一种权力还是作为一种权利,其核心要义都在于“多数人的统治”及其实现问题。民主不仅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范畴,而且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人民民主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内容。民主民主,就是人民“自己作主”,而不是“代为作主”,更不是由他人来为自己作主。《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人民从总体上成为“主人”,完全决定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事实表明,民主不仅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最好载体,而且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最大依靠和不竭力量源泉,因此,人民既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主体,也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供给侧”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人民的美好生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得以展现。如果说,“民主是个好东西”,那么,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好东西。全过程人民民主主要包括人民享有广泛权利、人民民主参与不断扩大、国家治理高效、社会和谐稳定、权力运用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等基本内容,集中体现在民主实践环节上的全民参与、全程参与、全部参与:从民主选举看,中国的民主选举是广泛的、平等的、真实的、发展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不是西方的“金钱选举”,而是选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自己信任的人;从民主协商看,人民民主的真谛就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从民主决策看,民主决策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环,在中国当下,人大“开门立法”、政府“开门问策”、广大群众参与基层决策成为一种常态;从民主管理看,民主管理就是要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从民主监督看,主要表现为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已初步构建起一套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监督体系,对权力的监督逐步延伸到每个领域、每个环节、每个角落。人民在全过程参与中彰显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民主实质的同时,体验并享受美好生活。
  人民的美好生活在民主政治自信中得以实现。“美好生活”既是一个客观范畴,同时又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概念。《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关注国家发展大事、社会治理难事、百姓日常琐事,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有效防止了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由此充分展现出来。实际上,世界上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定于一尊的民主政治模式,只有是否适合国情、能否满足人民当家作主需要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如果一个国家照抄照搬他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不但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都葬送掉,历史和现实中都不乏先例。党从国内外政治发展成败得失中深刻认识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包括人民当家作主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已经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因此,只有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才能增强自信,只有在自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感受、去享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美好。《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可以说,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民主的继承与创新,而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理论、民主实践和民主话语;不仅探索出人类民主事业发展的新路径,而且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重要抓手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最高表现是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且直接体现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人的全面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相互作用,共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社会主要矛盾因人民而确立,也须依靠人民来解决。一方面,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只有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抓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另一方面,人始终不是手段而是目的,只有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目的,才能以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可比较、可评价的方式进一步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因此,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具体而言: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最高表现是人的全面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陈先达教授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就是指“社会对人的潜在才能的发展、对人的个性的发挥、对人的整体素质的优化、对人的专业的变换提供最有利的条件”。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而不是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所有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极个别、少数人的发展,而是指向全人类的发展。从理论和现实看,人的全面发展每前进一步,人就向自由迈进一步,也就向美好生活靠近一步。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建立这样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最大多数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这就使马克思主义站在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且直接体现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定要消灭贫穷。同样,少数人富裕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基本标志。从现实看,没有富裕,绝不可能说过上了美好生活。这里的富裕,不仅指物质上的富足,而且指精神上的富有;这里的共同富裕,不是指同步富裕,而是渐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本身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必然要求我们在继续做大“蛋糕”的同时,更要切好“蛋糕”和分好“蛋糕”。
  人的全面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相互作用,共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看,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大更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良好基础;反过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又为推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是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得到实现。
  总之,坚持以认清和把握好社会主要矛盾为基本前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指向,坚持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基本路径,坚持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根本目标,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