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党性教育的新模式,在今年秋季开班的“年轻干部铸魂工程”第四期培训班上,以“三项措施”推进党性教育创新,确保取得成效。
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培训班以增强学员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为主线,注重“三个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超70%。一是突出理论先导。在理论教学中设置了全面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安排《共产党宣言》、《党章》等学习辅导,筑牢学员理想信念的根基。二是突出联系实际。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着眼于我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等热点问题,探讨青年干部如何立足岗位,担当作为,实现学员个人成长发展的现实问题。三是突出系统科学。将党性教育细化为党性动员、党性考察、主题交流、党性分析、教学反馈五个步骤,环环相扣,流畅连贯。
扎实开展党性分析。针对以往党性分析中存在“虚”、“浮”、“浅”的现象,夯实党性分析流程。一是学员自评做到“实”。要求每位学员做好书面发言材料,控制发言时间,真正让查摆问题符合自身工作实际。二是学员互评做到“真”。要求小组成员从学习态度、组织观念、活动参与、班级服务等四个方面提出批评,直面缺点,推心置腹。三是教师点评做到“深”。要求教师从问题不足、思想根源、努力方向三个层面分析其党性分析的逻辑结构,人人过关,不走过场。
全力拓展教学载体。实施党性教育“五个一”,充分拓展党性教育载体,丰富党性教学资源。即观看一场主旋律影片《守岛人》, 开展一次以党史学习为主题的知识竞赛,组织一次传承“三线精神”的体验式教学——重走矿山路,参观一个革命传统纪念地——会理会议纪念地,召开一次年轻干部座谈会。通过开拓党性教育多样化载体,使得党性教育地点不局限于教室,内容不局限于理论,形式不局限于讲授,效果不局限于表面,实现党性教育由知而信、由信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