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党校
宜宾:坚持守正创新 强化系统施策 推动党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6日 部门/单位:宜宾市委党校 文:宜宾市委党校 图:宜宾市委党校 签发人:李杰

2020年以来,宜宾市委党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以县级党校分类建设为契机,锚定建设“全国一流市级党校”目标,深入推进政治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从严治校,实心干事、科学作为、系统发力,推动党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党校姓党,把牢政治方向彰显独特价值

以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为政治引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课必修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努力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工作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和全国、全省、全市党校校长会议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发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引导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思想认识及工作水平。

以党之所需为使命担当。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科研咨政工作。整合党校优秀师资力量,加强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强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形成一批有分量、有新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努力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发挥思想库作用。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入推进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协助地方党委进一步履行好“办好、管好、建好”党校主体责任,加强党校软硬件建设,推动全市党校系统实现格局性重塑、内涵式发展。将“落实党校建设责任”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区)委政府党务目标考核内容。在全省地级市中先行先试,创新设立三江新区党工委党校和市国资委党校,作为教育培训省级新区和国企党员干部的常设性工作平台。在全省党校系统办学质量评估中,我市排名全省第四,获评“优秀”等次,市委书记方存好同志作肯定性签批。

二、坚持质量立校,聚焦主责主业践行党校初心

干部培训量质提升。2020年以来,举办主体班、社会化选学等培训167期,培训学员21650人次;承接对外培训班次累计111期,共培训9002人次。连续蝉联2021届、2023届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教学管理优秀奖,其中在2023年度评选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此殊荣。完善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教学分部工作运行机制,推进在职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在全省在职研究生承办党校工作成效考核中,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荣获“2020—2022学年在职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参加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教材、好课程、好案例”评选活动,均有斩获,其中“好教材”1本、“好课程”5门、“好案例”7个。

课程开发力度加大。印发《关于推进全市党校系统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一条主线、四个重点”“五个一批”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整合全市专兼职师资力量,成立五大学科教研组,推动全市党校系统课程共建、师资共育、资源共享。市县联动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专项课程7门、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课程21门、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专项课程5门,以及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等互动式教学课程10门、地方特色课程25门、现场教学微课程12门。

科研咨政成效显著。坚持以高层次课题为引领孵化高质量成果,深入实施“国家级课题培育计划”,2024年,我校第五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驻村第一书记角色重构与作用发挥机制研究》顺利结项。2020年以来,全市党校系统调研课题共立项528项,结项528项,其中优秀调研课题89项,共报送《宜宾发展参考》决策咨询建议39期,获市委市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38期。2名教师主笔的决策咨询报告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签批。成功申报并验收首批省委党校智库研究基地。在全省党校系统第十三届科研咨政评奖中获评全省党校系统科研和咨政先进单位,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在全省党校系统中位居前列。

开放办学步伐加快。先后与云南扎西干部学院、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巴中市委党校(四川大巴山干部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山东省委党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委党校、重庆合川区委党校、珠海市委党校等多所省外党校来我校学习交流办学经验。四川省委党校在我市授牌“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现场教学基地”,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

三、坚持人才强校,立足外引内育建强师资队伍

人才引进扩量提质。2020年以来,通过公开考核招聘和个别调动等方式,引进专业技术人员51名;通过公开招录、遴选(考调)和协商调动等,补充参公人员31名。目前,全校具有研究生学历及以上教职工89人,占比71%,教授2名,副教授6名,讲师15名,40周岁及以下教职工共89人,占比71%,全校教职工平均年龄36周岁,有效实现干部队伍的高层次化、年轻化。

培养路径优化拓展。2023年以来,深入实施青年教师实践提能工程,采取“上挂下派”“对口帮扶”等方式,分期分批选派31名青年教师到党政机关、重点专班、区县党校、乡村振兴一线实践锻炼。2024年,创新开办“青年教师训练营”,每周五下午对全市60名新进教师开展为期一年的专业化系统性培训,在实战实训中提升教学技能,目前已开办15期。

人才激励导向鲜明。制定《专技人员工作量考核办法》《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使用管理办法》,加快推动相关教师回归教研岗位,充实教研力量。实施推动科研和决策咨询高质量发展“创新工程”,设立“创新工程”专项资金,加大高质量成果激励力度,激发专技人员教研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从乡镇、区县、市级部门选调15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充实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名、博士1名。纵深推进“干部名师培育工程”,在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基层干部中遴选优质师资300余名,分级分类建设和更新师资库。3名老师获评“宜宾市首届干部教育名师”,2名老师获评“宜宾社科菁英”等荣誉称号。

四、坚持从严治校,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筑牢办学根基

从严治校方针深入推进。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格”要求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以加强纪律建设深入推进严以治校。制定学员封闭式管理方案,推动主体班学员住校管理落地落实。把报到当天开展入学教育、以案明纪列为必修之课,引导学员始终做到讲规矩守纪律。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职工日常监督管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教师管理办法。

意识形态阵地更加稳固。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逗硬执行“用学术讲政治”要求,重点对课堂教学、学术交流、主媒发声等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政治把关。从严执行教职工考勤管理和外出讲课备案制度。

管理运行效率持续提升。坚持重点工作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制定《务虚会议制度》等制度10余项,修订完善《校(院)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制度3项,基本建立了“内容科学、程序严密、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探索建立科(处、室)考评办法,从严管理和考核科(处、室),用工作成效评价科室、检验干部、推动工作,进一步提振教职工干事创业激情。

基层组织活力有效增强。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建设“一支部一品牌”,打造特色党支部。丰富党建活动形式,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等机制,积极发挥校工会、妇委会、青年志愿服务支队和青年文研小组等群团组织功能,凝聚队伍合力。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