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党校
内江县级党校工作动态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31日 部门/单位:内江市委党校 文:薛玲 签发人:余崇威

 

隆昌县: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袁立培院长赴隆昌调研沱灌基地建设。3月26日至27日,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学院院长袁立培到隆昌调研指导沱灌基地建设。内江市委党校、隆昌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水利局、石盘滩水电提灌站及沱灌修建者代表等有关领导和人员陪同调研。袁立培表示,隆昌沱灌故事极具震撼性,是党领导下隆昌人民自强不息的历史缩影,是隆昌人心中永远的丰碑,值得深挖。他提出,要保存保留好沱灌现有资源,特别是要做好口述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为子孙留下宝贵财富;要集中全市所有研究力量,归纳整理提炼沱灌精神,形成官方的、定性、一致的精神描述,争取纳入中国红色精神谱系;要讲好沱灌故事,备好微课和专题大课,力争成为全省干部教育好课程、好案例;要集体发力打造沱灌基地,从配套设施和氛围营造着手,形成完整的培训产业链,吸引全省甚至全国的干部前来培训。

市中区:市中区委党校“四化并举”打造现场教学基地。一是教育主题特色化。立足市中区资源优势,着力教育方向特色化。重点打造了以红色教育为主的梅家山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以特色产业发展为主的永安镇尚腾新村、以历史文化为主的市中区甜城印象3个特色教学基地,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拟新打造以党性教育为主的“廖恩波故居”、以糖业文化为主的“汉安糖草”2个特色教学基地。二是基地建设标准化。严格按照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规范要求和教育培训标准需求建设现场教学基地,落实好“一条参观路线、一堂引导微课、一份解说文稿、一份PPT演示、一个基地AB岗设置”的“五个一”标准化模式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明确基地教学的主题、内容、步骤、线路和形式等。三是微课设计精品化。树立精品意识,采取校内专兼职教师党史微课集体研讨、备课、试讲,组织专兼职教师积极参加全市党校微党课展示交流,邀请省、市委党校专家指导等方式,集智聚力反复打磨每个基地“引导”微课。目前已初步打造出《缅怀平民英雄 铸造历史丰碑》精品微党课1个,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将作为全市首批特色教学基地向学员开放。四是教学方式多样化。积极探索基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课堂重理论、现场重故事、基地重体验、网络重拓展”及“讲授、演示、互动”为一体的基地教学新模式,努力让参训学员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目前,正多次通过开展现场模拟教学,为基地教学方式创新积累经验。

东兴区:开发“红色东兴”微党课抓实党史学习教育。抓实安排部署。制定《关于开发“红色东兴”系列党课活动方案》,明确课程名称、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授课安排等,细化课程开发责任和任务。组建东兴区“红色东兴”系列党课开发领导小组,对精品党课开发、资料提供、经费保障等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抓实联动配合。协调区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区档案馆等部门配合区委党校做好党史资料收集,共同参研、考证,确保史实的真实性;杨家镇、双才镇、高梁镇分别为对接的现场教学点杨家镇关帝庙(东乡农民运动会旧址)、双才镇烈士陵园、高粱镇烈士墓提供帮助。组织10名教师负责“1+4”课程开发,即对1个主课程《学红色东兴史 做忠诚担当人》,以及4个微课程《黎灌英三回内江》《东乡农民运动震巴蜀》《血染黄连铺》《活捉悍匪刘海东》的开发。抓实调研走访。组织授课人员多次到现场教学点及所在乡镇开展调查,了解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内江解放初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邀请区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退休干部,《红色东兴》编辑汪丽华讲述东兴区革命史。抓实精品打磨。通过在区委党校开展试讲,全体教师共同听课、评课,共同斟酌,反复打磨。组织召开“红色东兴”微党课第一次评审会,现场对《黎灌英三回内江》等四个微党课的课件内容和授课形式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积极参加全市党校系统微党课展示交流会,听取专家领导现场点评、指导,确保打磨出效果好的精品党课。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