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出版的《四川日报》(09版),刊发我校青年教师任思奇理论文章《持续拓宽中国开放的大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文章指出,4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而对外开放是当代中国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法宝,是中国能够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方面,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全球化进程受到逆向冲击,单边主义、保守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沉渣泛起,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国际形势演变加剧;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已经不可逆转,二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更需清醒认识、做好应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战略全局,准确判断国内国际形势,持续推动中国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都充分表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文章强调,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对外开放的工作重点。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世界诸多国家、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从倡议到平台的转变。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搭建起了一系列沟通合作桥梁,与有关国家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越来越多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通过这一平台到沿线国家进行投资,深化各方面的交流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实现了与世界更深度的交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把“一带一路”打造成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将更有效地使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有效赋能。
文章最后指出,实施对外开放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以之为遵循,推动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还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中国深度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不仅要不断满足中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也力争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努力把我们生存的星球建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将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网站链接: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11108/2644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