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学习园地
骨子里那份党心民情——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离退休老同志定点帮扶革命老区掠影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09日 部门:- 文: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图:- 签发人:林新京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以下简称校院)现有离退休职工430余名,建立离退休党总支,下属党支部8个,党员330名。长期以来,老同志们工作退休、思想不退休,一如既往关注党的事业,体恤人民疾苦,奉献生命余热,一颗“党校姓党”的心永不休。
2010年,在全省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活动中,校院承担了对革命老区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柳树村的定点帮扶工作,其中一项帮扶内容就是以党总支或几个党支部联合帮户的形式帮助柳树村的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校院安排离退休党总支和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党支部重点帮扶柳树村的特困户翟启平。从此翟启平一家就成了离退休老同志们心中的牵挂……
 
            “终于有机会直接帮扶老百姓了!”
 
接到任务后,离退休党总支和老干部工作处党支部迅速召开总支会议,研究方案、部署工作。大家一致认为,首先要建立一笔帮扶基金,发动大家爱心捐助。
 “在外地的党员长途电话通知,在病床上的党员我们也要赶到医院通知,大家早有这个心愿,不一个一个告诉他们,人家会呕气的!”年过80的离退休总支书记、原党校常务副校长姜凌在会上提要求。各支部迅速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党小组长们立即通知每个党员,唯恐漏掉一名……爱心在接力传递,老党员们奔走相告,如同自己的孩子遭遇了揪心的困难。
躺在医院里的抗战时期离休干部托家人把捐款送来,在外地的同志也托人把捐款送来,离休干部、退休干部、退休工人纷纷解囊。退休党员、工人刘洪文师傅月退休费不足两千元,爱人长期患精神病、高血压、脑梗阻,唯一的儿子也失业在家。当接到通知后,他硬是从生活费中挤出一百元,“尽管我们的工资并不高,但毕竟比山区的困难百姓要好,以后还要多捐。”在老同志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份捐助,更是一种情感在流动,一种责任在召唤,一种力量在凝聚。
 “终于有机会直接帮扶老百姓了!”年逾古稀的离休党支部书记乔茂棠如是说,“这种形式让我们很激动,我们的行为让群众跟党和政府更近了、感情更深了!”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帮扶工作在校院委领导下,由机关党委具体订计划,分步进行。短短三天,离退休老同志捐款四万余元,帮扶基金建立起来。
旺苍县柳树村,著名的“木门军事会议”会址,红色文化厚重,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幅员4.5平方公里,总人口2116人,人均占有耕地0.5亩。现有贫困人口450人,其中特困52人。公路晴通雨阻,39%的人口尚未解决安全饮水,不少贫困户仍然居住土坯房,致贫因素复杂,整体脱贫难度大。
翟启平,男,53岁,小学文化,现有人口6人,住木门镇柳树村六社。其妻外出十年下落不明,儿子王强在家务农,儿媳聋哑,孙子刚满十个月,小女就读高三。翟启平患糖尿病十年,去年又患肝癌,治病用完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16万元巨额债务。现有土木结构房屋120平方米,在“5·12”地震中房屋4间土墙开裂,属加固维修户。
为了把钱用在帮扶发展经济的刀刃上,离退休总支派出老干部代表,亲自到旺苍县、到柳树村、到帮扶对象家里实地调研,为翟启平家脱贫增收会诊把脉。几间破旧的土墙矮屋,牛圈垮塌,厨房的墙壁已经倾斜,屋里家具只有一张残破的木桌、两张小木凳;女儿房间里的蚊帐已用了20多年,床上只有两床没有被套的旧棉絮……
返回校院后,离退休总支召开总支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制定帮扶计划。
亲眼目睹旺苍县在改革开放30多年了还有部份老百姓过着如此清贫困苦的生活,老干部们心痛了,最深处那根弦被深深拨动了……
“旺苍县在革命战争时期做了很大贡献,现在却没有富有起来……”
“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但不能忘记他们过去的付出。帮扶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
“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点责任,群众也把它记在党和政府身上。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小,但聚沙成塔,也是为党分忧啊!”
总支会上,大家热烈而动情地讨论着。
帮扶计划很快制定下来:帮助翟启平的女儿翟学梅完成大专学业,帮助该户养鸡养鸭新增100只(木门镇有销路),帮助该户整治河边一亩多空地种植果树(本地桃子,品种好有销路)及部份经济作物,对房屋维修逐步完成。
一面信仰的旗帜在离退休老同志脑海中飘扬:
“忘记老区就是忘记革命!”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骨子里的党心和民情都太深刻了!”
 
经过一年的努力,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贫困户翟启平的儿子王强写来了感谢信,老党员们的爱心和努力为王强一家点燃希望之灯。王强妹妹能够如愿完成大专学业了,家中增养鸡鸭1000多只,已顺利卖掉好几批了……还令老党员们欣慰的是,王强利用打工学成的木工手艺愈发成熟,月薪能挣到2000多元了。
王强在信中写道:“父亲沉重的药费和治疗费用使家庭外债越积越高,小妹又考上了成都医科大学,使原本困难的家庭更加艰难,使我面对生活更加茫然。四川省委党校给予我非常大的帮助,不仅让小妹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还带我到成都去增长见识,使我的思想和思路得到开拓;在经济上更是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为我提供资金搞鸡的养殖,虽然现在的规模还不大,但是我的信心倍增,我会非常努力使家庭得到改善,不会让帮助了我的人失望……”
群众就是这样朴实,人民就是这样可爱!滴水之恩,报以涌泉!
退休第二支部书记、原助理巡视员、进修部主任樊昭荣对帮扶一事略显淡定:“在党校怀抱里工作了几十年,离退休干部觉悟一直是很高的,人的一生要至始至终对社会发挥作用,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参与帮扶,还能为改善党的形象、密切党群关系作贡献,谁不愿意做呢?缩小差距促和谐的事情不是短时间能解决好的,我们以后要继续多做,做好。”
“党校文化熏陶了我们,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老百姓的真情很深,骨子里的党心和这份情意都很深刻!”党校原秘书长、离退休总支副书记邓荣杰深情地说。
在党校这个唯一以党的名字命名的学校里,一代又一代的党校行政学院人,为党校事业甘守清贫、无私奉献、奋斗终身,与党和人民生死相依的那份苦恋,永远镌刻在内心最深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愿我们的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
在建党90周年之际,祈愿祖国强盛、人民幸福!
                      
2011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