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学习园地
参观张思德、朱德纪念管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7日 部门/单位:行政后勤处六支部 文:刘翰笙 图:- 签发人:林新京

 

 
     为纪念“12·9学生运动”机关党委组织到仪陇的张思德纪念馆和朱德纪念馆参观学习,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有幸参见了这次活动。
     12月9日下午参观了张思德纪念馆。张思德1915年4月在四川仪陇出生,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4年9月在挖窑洞时牺牲,年仅29岁。
      纵观张思德一生,他并没有做出什么丰功伟绩,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伟业,但他同样名留青史。平凡与伟大两者对立、矛盾吗?不,两者并不对立,相反平凡和伟大是相铺相成的,没有平凡就没有伟大。无论是多么光辉的成就都需要平凡来奠基,悍勇善战如项霸王者也需无数普通的士兵来为他冲锋陷阵。回眼当下社会,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开始走上偏路,年轻人为了争名逐利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自身堕落来追求一炮而红。伟大自平凡而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说道“量变产生质变”,只要在认真、努力、不懈、坚持,终会向凤凰一样在火中涅槃重生翱翔于九天之上,张思德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自中国工农红军挑起革命的大旗到新中国成立,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革命先贤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染红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无怨无悔。在朝鲜战场上不管是麦克阿瑟将军还是李奇微将军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那些中国人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也没有完善的后勤保障,甚至连作战武器都落后美国一大截。但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徒步急行军上百公里如同神兵天降一样出现在联合国军的后方?为什么他们可以抵抗住严寒埋伏几天几夜而对联合国军造成致命打击?为什么他们会无谓牺牲,从不退缩?
为什么?因为对祖国爱的深沉,因为他们坚信革命主义事业忠实的追随者,他们的革命信仰无比坚定。这也是张思德传递给我们的思想的精髓,张思德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值得我们学习。在当下这个名利至上的社会中,像张思德同志一般对祖国,对革命,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的思想精神是高贵的同样也是欠缺的。其实张思德精神就像一个坚实的壁垒一样抵御着来自西方反华势力的思想侵蚀和文化侵略,是预防颜色革命和保护民族文明根基的重要保证。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在危言耸听过于夸大了,不!并没有,曾经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就是倒在美国的颜色革命之下,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只有保持对国家,对党的热爱和忠诚才能抵御文化上的侵蚀。
12月10日上午我们参观了朱德纪念馆,穿梭在朱德纪念馆回顾朱德元帅的戎马一生。从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到抗击日本侵略最后为中国国防事业呕心沥血,朱老总为了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朱德元帅曾经贵为国民党高级将领,领着数百大洋的高兴,但在共产主义的光辉之下弃暗投明没有丝毫迟疑,令人敬佩。
元帅出身贫寒,自幼便随父母劳作,兄弟姐妹众多常常吃不起饱饭。成年后成为军阀高官目睹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祖国满目疮痍心中痛苦不堪,最后千里寻党,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孟子曾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想这是对朱德元帅最好的评价。
元帅不仅是在军事上的雄才大略令人佩服,在思想觉悟上的高风亮节更是令人钦佩不已。元帅不为自己,不为子女谋福利,一心只为人民利益。廉洁奉公,勤俭节约,元帅有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恪尽职守,忠心为国,元帅90高龄仍在为国操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思德,朱德一个是普通的士兵,一个是名震四海的共和国元帅,但他们同样传递当下这个社会最欠缺最珍贵的正能量,或许我还未达到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和“人民的光荣”朱德元帅那样高的境界,但我会以他们的两德榜样来激励自己,以张思德和朱德元帅的准则来要求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开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