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关团委的组织下,我有幸和大家一起参加了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活动。为期两天的学习生活中,有奔波和忙碌,有感叹和仰慕,我受益匪浅。
何谓两“德”?我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我们一行人主要参观了两个景点。一个是张思德纪念馆,一个是朱德旧居,张思德和朱德的家乡都位于四川省仪陇县,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德”字。“德”字右半部分的下面由“一心”这两个字所组成,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宗旨。
张思德是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革命战士、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共产党员,他只走过了人生中的29个春夏秋冬,可是人民为什么记住了他?1915年4月,谷雨节的这天,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就是张思德。他的家里太穷了,又刚好赶上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产后卧床不起,家里连买药的钱都没有。家境贫寒,两个哥哥相继去世,父亲外出谋生、流落他乡。母亲临死前,忍痛将他托付给了他的养父张行忠,养父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养母在生在一个女儿之后,就经常背着他俩在地里起早摸黑的干活。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从很小开始就跟着养母下地干活。张思德处境悲惨,可以说他是吃着“千家饭”长大的,所以取名“思德”,永远不忘广大人民养育他的恩情。1933年的时候,红军来到了他的家乡,在这里成立了革命政权。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杀敌英勇、屡建战功,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小老虎”。1935年,他跟随红军开始了长征,在路途中,环境艰苦,他又身负重伤,可是他都顽强的坚持了下来,并且事事冲在第一位。红军进入草地半个月后,部队出现了断粮的状况,能吃的都被战士们吃掉了,大家只得四处寻找无毒的野草来充饥,张思德不畏艰险,每次都率先试吃野菜以保证无毒,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1943年初春,张思德被派往毛主席身边当警卫员,他感到异常激动,工作更加积极了。毛主席每次外出,他总是紧紧跟随,抢在第一位把最困难的、最辛苦的工作留给自己。抗日战争的第七个年头,也就是1944年,为了彻底打破国民党的封锁、打败日本侵略军,上级派张思德到延安北边烧木炭以解决枣园机关冬季供暖的问题,烧木炭是个艰苦的工作,他带领战士们起早贪黑,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在1944年9月8日,炭窑坍塌了,张思德被埋了下去,再也没有睁开自己的双眼。毛主席听到这个噩耗后,十分沉痛。他说:“思德是个好同志,他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之后,主席亲自参加了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
张思德只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战士,而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了自己分内的工作。看似渺小、实则伟大。他代表了无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而努力奋斗的革命战士和人民群众。
朱德军长想必是我们每个人耳熟能详的人物了。他在1927年7月参加和领导了南昌起义,1928年4月率万余人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会合,建立了将冈山革命根据地。他先后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大“围剿”。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他支持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取得了平型关大捷,之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他到“南泥湾”开荒,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在解放战争中,他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三大战役的胜利,他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朱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头衔。之后,他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促进了我国军事事业的发展。1976年7月6日,90岁的朱德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了丰功伟绩。
朱德元帅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生,他金戈戎马一生,放弃高官俸禄,心系的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心系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朱德元帅,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两天的学习,时间虽短,收获颇多。像张思德、朱德这样老一辈的革命家,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不管生命长短、不论职位高低,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践行的准则。我们中国共产党为有这样的革命先烈而自豪,我们中国人民以有这样的爱国者而骄傲。作为一个优秀的党员,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我们的根本利益;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让两“德”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