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科研工作按照自身职能定位,坚持“四个服务”的基本原则,推进“科研精品”战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努力发挥党校、行政学院作为党委政府决策思想库作用。能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以及四川省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狠抓课题研究、科研协作和成果转化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科研管理上注意坚持“科研精品”原则,支持高水平的研究;坚持“开放科研”原则,支持开门搞研究;坚持“特色科研”原则,支持特色学科研究;坚持“社会评价”原则,支持“第三方”鉴定。
一、大力推进各类课题研究,努力提升党校科研水平
一是强化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工作。尽管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的立项评审越来越严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全国党校系统争取的国家课题总数量近几年来已呈下降趋势,但校院仍然保持着高立项的良好势头。全校院教师共申报国家社科规划课题17项,立项5项,立项率26%,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一般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西部项目3项,共获得课题研究经费资助100万元。
二是认真组织力量多渠道申报省部级课题。2014年,校院加强了横向课题管理,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并重,鼓励教研人员多申报,多参与。校院组织教研人员申报省 “十二五”社科规划项目、省软科学项目、中央党校年度调研课题、国家行政学院科研合作课题等省部级课题24项,立项12项。
三是大力开展校院研究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战略”、“两个跨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等开展了2014年度校院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共立项各类校院课题18项。
四是全省党校系统开展课题调研。省委党校、全省24所市州党校、大企业党校共计申报全省党校系统调研课题718项,立项242项。
五是加强国家课题的管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结项情况较好。共有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顺利结项,良好和合格等级各1项。
六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依托校院承建的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重点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研究”重大研究项目,包括7项子课题。
七是进一步抓好校院课题中期管理和结项工作。年度调研课题结项申报245项,经评审、报校院委同意和公示等严格的环节,同意232项结项。年度重大研究项目(市州项目)已完成评审工作。
二、大力推进科研协作工作,强化党校整体优势
一是重视科研协作,整合科研资源。与市州党校进行了深度科研合作,通过已设立的4个校外科研基地,对全省党校系统的科研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市州党校在地方经济社会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我校院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思想库的作用,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二是着力提升科研质量,加强学术交流。将研究质量放在首位,通过强化激励、优化监管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既重视对研究成果进行规范的学术评价,更强调监测研究成果的社会效应。校院课题立结项评审工作依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鉴定中心组织专家评审,一方面提高了校院科研立结项评审的公正性,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升校院科研成果的社会公信度和影响力。
三是依托各类平台,积极组织校院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校院领导先后带队参加国家行政学院第二届科学报告会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全国党校系统思想库建设暨内参供稿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精神理论研讨会等重大学术活动。积极组织教研人员参加在成都市委党校举办的2014年川渝蓉两地三方合作论坛,共入选论文7篇,共2人在论坛上做主题发言。
三、积极推进成果转化,扩大党校科研的社会影响力
一是积极组织校院科研成果参加各类重要成果评奖。今年校院科研成果共获得省部级奖励27项,36人获奖,获奖人次为51人次。其中,四川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校院共32人(次)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13项。中央党校第十届优秀成果评奖,共10人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行政学院第三届优秀成果评奖,共7人(次)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成都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校院共3人获得三等奖3项。
二是积极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展开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组织教师向主流媒体报送理论研究文章30篇,其中,《人民日报》刊发1篇,《四川日报》刊发18篇。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组织校院专家座谈会,受到《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关注,进行专题报道。
三是举办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会议于12月23日举行,近100人参加会议。《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等进行了专题报道。